[发明专利]一种金属封装外壳的铸造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26989.9 | 申请日: | 2023-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52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陈龙飞;陈磊;华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伊丰电子封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6 | 分类号: | B22C9/06;B22C9/24;B22D29/00;B22C9/10 |
代理公司: | 广州爱豆鼎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63 | 代理人: | 刘阳玲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封装 外壳 铸造 模具 | ||
1.一种金属封装外壳的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模(1),所述上模(1)底部的中心加工有第二模腔(14),所述上模(1)底部的两侧均加工有多个第一管腔(13),多个所述第一管腔(13)的内部均与第二模腔(14)的内部相连通,所述上模(1)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式连接有两个定位杆(5),所述上模(1)中心的内部加工有注液口(2);
下模(3),所述下模(3)顶部的中心加工有第一模腔(11),所述上模(1)顶部的两侧均加工有多个第二管腔(15),多个所述第二管腔(15)均与第一模腔(11)的内部相连通;
两个对称设置的紧固机构(6),其用于连接上模(1)和下模(3),所述紧固机构(6)包括立板(67),所述立板(67)的顶端固定式连接有滑座(65),所述滑座(65)的一侧固定式连接有多个芯杆(66),所述立板(67)的底端固定式连接有限位插板(61),所述限位插板(61)两端的一侧均加工有第二卡槽(64)和第一卡槽(63);
其中,所述上模(1)和下模(3)之间成型有金属封装外壳(10),所述金属封装外壳(10)包括壳身(101),所述壳身(101)两侧的外壁均一体成型有多个支管(102),所述壳身(101)成型于第一模腔(11)和第二模腔(14)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封装外壳的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5)插接式连接在下模(3)拐角的内部,位于一侧的所述限位插板(61)滑动式连接在下模(3)的底部,所述定位杆(5)底部的外侧加工有限位滑槽(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封装外壳的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插板(61)插接在位于同一侧的四个定位杆(5)的外部,所述限位插板(61)活动式连接在限位滑槽(7)的内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封装外壳的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插板(61)底部的一侧装配式连接有电动推杆(62),所述电动推杆(62)的固定端与下模(3)的底部装配式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金属封装外壳的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3)的底端固定式连接有两个支撑底板(4),两个所述支撑底板(4)对称分布在两个电动推杆(62)的两侧,所述支撑底板(4)的厚度大于定位杆(5)伸出下模(3)内部部分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封装外壳的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67)的一侧固定式连接有两个引导杆(68),所述引导杆(68)滑动式连接在下模(3)的内部,所述下模(3)的两侧均加工有收纳槽口(12),所述立板(67)活动式连接在收纳槽口(12)的内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封装外壳的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两侧的底端均加工有第一滑道(8),所述下模(3)两侧的顶端均加工有第二滑道(9),所述滑座(65)滑动式连接在第一滑道(8)和第二滑道(9)的内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金属封装外壳的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道(8)的内部与第一管腔(13)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滑道(9)的内部与第二管腔(15)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滑座(65)一侧的表面同时与第一滑道(8)和第二滑道(9)的内壁相贴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封装外壳的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杆(66)活动式连接在第二管腔(15)和第一管腔(13)之间,所述支管(102)在芯杆(66)与第一管腔(13)和第二管腔(15)形成的槽道内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伊丰电子封装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伊丰电子封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2698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镜前灯
- 下一篇:一种调整关键帧动态变化的方法、调整系统及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