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考虑挖掘突变载荷的矿用电铲自动作业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436421.8 | 申请日: | 2023-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64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 发明(设计)人: | 汤裕;沈刚;余浩;朱真才;郭永存;王威;柏德恩;李翔;薄开栋;徐琳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F9/20 | 分类号: | E02F9/20;G06V10/40;G06V10/24;G06V20/5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申纪文 |
| 地址: | 2211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考虑 挖掘 突变 载荷 用电 自动 作业 控制 方法 | ||
1.一种考虑挖掘突变载荷的矿用电铲自动作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在矿用电铲的关节处和双目相机的中心处分别以O0、O1、O2、O3为原点建立空间坐标系,通过D-H法得到矿用电铲工作装置运动学正解;
步骤S2、通过安装在矿用电铲上的双目相机,对所要挖掘的料堆形貌特征进行三维重现;
步骤S3、通过Matlab中料堆的立体模型,选取合适的挖掘始末位置以及获得挖掘过程所经过的料堆面函数yL=fL(x,t);
步骤S4、选取函数yw=fw(x,t)作为矿用电铲的一次挖掘轨迹,借助电铲运动学正解和几何关系得到斗杆伸长量d与倾角θ的期望轨迹;
步骤S5、令dt为矿用电铲铲斗动态挖掘深度,则dt=yL-yw=fL(x,t)-fw(x,t),故铲斗内挖掘物料的实时体积其中,tf是铲斗离开料堆的时刻,ω取决于矿用电铲铲斗宽度;
步骤S6、当通过在传动部安装的力传感器监测到铲斗前方存在大块煤岩时,记录当前铲斗齿尖位置(x0,y0)和铲斗内挖掘物料体积V1,并停止挖掘工作;
步骤S7、结合相机所获挖掘作业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路径规划方案来规避铲斗挖掘前方大块煤岩;
步骤S8、再次通过双目相机获取当前料堆面函数yL2=fL2(x,t);
步骤S9、计算矿用电铲铲斗剩余可挖掘物料体积V2,并作为二次挖掘的目标函数;
步骤S10、将规避路径的结束点作为二次挖掘的起始点,重新规划挖掘轨迹继续挖掘从而完成整个挖掘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挖掘突变载荷的矿用电铲自动作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矿用电铲的关节处和双目相机的中心处为原点的空间坐标系,其中,X0、Y0、X1、Z1、X2、Z2、X3、Y3在同一平面上,Z0、Y1、Y2、Z3与此平面垂直。X0、X3坐标轴方向水平向右,Y0、Y3坐标轴方向竖直向上,X1坐标轴与X2坐标轴相平行,方向沿电铲动臂,Z1坐标轴与Z2坐标轴相平行,方向沿电铲斗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挖掘突变载荷的矿用电铲自动作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目相机具体安装位置为矿用电铲动臂前侧中心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挖掘突变载荷的矿用电铲自动作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挖掘料堆的形貌特征提取的方法为:
挖掘料堆图像获,通过安装好的双目相机对所要挖掘的料堆进行拍摄获取图像;
图像矫正,对获取的料堆图像进行畸变矫正以及立体校正;
特征提取,对料堆的左右目图像进行特征点检测并提取;
立体匹配,通过提取的特征点完成左右目图像的立体匹配得到料堆的视差图;
空洞填补,通过均值填充法处理因光照不均产生的无效误差;
视差转深度,将处理过的视差图通过几何法转换为深度图;
三维重建,深度图经坐标变换转成点云数据后,导入到Matlab中并以立体图形式呈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3642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