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球墨铸铁管表面质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72534.6 | 申请日: | 202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52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彤;李超刚;刘宝盆;杨硬硬;刘可勇;刘春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铭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3/02 | 分类号: | B22D13/02;B22D23/02;B22C3/00;B22D1/00;C23C4/08;C23C4/16;C23C4/02;B05D7/14;B05D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陈忠忠 |
地址: | 277700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球墨铸铁 表面 质量 方法 | ||
一种提高球墨铸铁管表面质量的方法,包括:(1)离心浇注前采用喷雾法替代刷浆法在管模内壁喷涂脱模剂,每喷涂一层或几层后等待脱模剂中水分烘干再进行下一轮喷涂,往返喷涂多轮,直到达到要求的喷涂厚度;浇注程序采用在承口端芯头部位套设阻渣环的方式结合在线球化工艺提高球墨铸铁管内表面力学性能和致密度,预防承口内表面夹渣夹杂和疏松;(2)控制表面喷锌时球墨铸铁管的预热温度在规定范围,在球墨铸铁管外表面喷涂防腐层和/或保温层时,利用顶尖式旋转夹头自球墨铸铁管两端口内侧支承球墨铸铁管,确保球墨铸铁管外表面不与其它部件接触。本发明从浇注和喷涂两个环节出发采取多步措施协同提高球墨铸铁管表面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球墨铸铁管离心铸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球墨铸铁管表面质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球墨铸铁管可用作给排水工程的流体输送管道或者热力管道,工业上一般用离心浇注工艺生产,例如公开号为CN1119570A、名称为“一种生产离心球墨铸铁管的方法”的专利文献中介绍了采用加热管模,在管模内壁喷涂隔热涂料,然后离心浇注成球墨铸铁管,再将球墨铸铁管转入退火窑退火,从而得到延伸率较高的球墨铸铁管的基本流程,球墨铸铁管在出厂前还需要根据工况需要和客户的技术要求喷涂不同的保护层或功能层,因此,球墨铸铁管是否满足质量标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面铸造质量和表面喷涂质量。在长期生产中,球墨铸铁管容易反复出现的表面铸造质量问题中包括外表面凹坑多、平整度差和内表面夹渣夹杂、局部疏松等,表面喷涂质量问题包括喷锌层厚度不均、喷涂层易损坏脱落和外表面防腐层和/或保温层容易出现机械压痕等,一直没有根除。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球墨铸铁管表面质量的方法,从浇注和喷涂两个环节出发,采取多步有效手段预防和消除表面铸造缺陷和表面喷涂缺陷,协同提高球墨铸铁管表面质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球墨铸铁管表面质量的方法,包括:
(1)表面铸造缺陷的预防和消除
离心浇注前采用喷雾法替代刷浆法在管模内壁喷涂脱模剂,每喷涂一层或几层后等待脱模剂中水分烘干再进行下一轮喷涂,往返喷涂多轮,直到达到要求的喷涂厚度,通过脱模剂的均匀喷涂提高球墨铸铁管外表面平整度,减少外表面凹坑;
浇注程序采用在承口端芯头部位套设阻渣环的方式结合在线球化工艺提高球墨铸铁管内表面力学性能和致密度,预防承口内表面夹渣夹杂和疏松;
(2)表面喷涂缺陷的预防和消除
控制表面喷锌时球墨铸铁管的预热温度在规定范围,在球墨铸铁管外表面喷涂防腐层和/或保温层时,利用顶尖式旋转夹头自球墨铸铁管两端口内侧支承球墨铸铁管,确保球墨铸铁管外表面不与其它部件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的要求的喷涂厚度为0.8-2.5mm。
进一步地,所述脱模剂的主要成分是锆英粉。
进一步地,所述阻渣环是球墨铸铁圆环,套设在所述承口端芯头所对应的球墨铸铁管内壁容易发生夹渣夹杂和疏松的部位。
进一步地,所述球墨铸铁圆环是实心环或者由铁皮包裹球墨铸铁细碎料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在线球化工艺是在浇包台车上对浇包内的铸液进行的球化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在线球化工艺借助浇包台车上的移动球化架进行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预热温度的规定范围是150-200℃。
进一步地,所述预热温度的规定范围是170-190℃。
进一步地,在喷锌时也使用所述顶尖式旋转夹头支承球墨铸铁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铭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国铭铸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725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