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汽车碰撞假人头部质心调整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310354428.5 | 申请日: | 2023-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060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新;刘伟东;范正奇;冀跃臣;武永强;王凯;薄旭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M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汽车 碰撞 假人 头部 质心 调整 方法 设备 | ||
1.一种用于汽车碰撞假人头部质心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用于汽车碰撞假人头部质心调整设备执行,所述用于汽车碰撞假人头部质心调整设备包括夹板、与所述夹板连接的位移调整装置、配重块以及固定设置的预设假人头部,其中,所述配重块包括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所述预设假人头部内部右侧设置有第一平面部、所述预设假人头部内部左侧设置有第二平面部,所述第一配重块和所述第二配重块均为长方体、所述第一配重块和所述第二配重块的质量比值为预设质量比值,所述第一配重块和所述第二配重块的质量之和由预设假人头部的实际质量和理论质量确定,所述第一配重块的尺寸由所述第一平面部的尺寸和所述第一配重块的质量确定,所述第二配重块的尺寸由所述第一配重块的尺寸、所述第一平面部中心到所述第二平面部中心之间的距离、所述配重块的等效质心坐标和所述第二配重块的质量确定,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所述夹板夹住所述第一配重块,使得所述第一配重块的质心位置与所述位移调整装置的质心位置重合;
利用所述位移调整装置带动所述夹板移动,使得所述第一配重块的质心位于第一质心坐标处,所述第一配重块远离所述夹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平面部贴合,其中,所述第一质心坐标基于所述第一平面部中心到所述第二平面部中心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配重块的厚度和所述配重块的等效质心坐标确定;
当所述第一配重块与所述第一平面部固定连接后,移除所述夹板;
利用所述夹板夹住所述第二配重块,使得所述第二配重块的质心位置与所述位移调整装置的质心位置重合;
利用所述位移调整装置带动所述夹板移动,使得所述第二配重块的质心位于第二质心坐标处,所述第二配重块远离所述夹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平面部贴合,其中,所述第二质心坐标基于所述第一平面部中心到所述第二平面部中心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配重块的厚度和所述配重块的等效质心坐标确定;
当所述第二配重块与所述第二平面部固定连接后,移除所述夹板,得到质心调整后的所述预设假人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碰撞假人头部质心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汽车碰撞假人头部质心调整设备还包括质心坐标确定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预设假人头部的实际质心坐标、实际质量、理论质心坐标、理论质量以及第一平面部的尺寸,利用所述质心坐标确定模块预先确定所述第一配重块的第一质心坐标和所述第二配重块的第二质心坐标,其中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形状和尺寸均相同;
具体的,基于所述预设假人头部的实际质心坐标、实际质量、理论质心坐标、理论质量以及第一平面部的尺寸,利用所述质心坐标确定模块预先确定所述第一配重块的第一质心坐标和所述第二配重块的第二质心坐标,包括:
确定所述预设假人头部的实际质心坐标;
确定所述预设假人头部的理论质心坐标;
确定所述预设假人头部的实际质量;
确定所述预设假人头部的理论质量;
根据所述实际质量和所述理论质量确定所述配重块的质量;
根据质心力矩平衡方程计算出所述配重块的等效质心坐标;
其中,为所述实际质心坐标的横坐标、为所述实际质心坐标的纵坐标、为所述实际质心坐标的竖坐标、为所述理论质心坐标的横坐标、为所述理论质心坐标的纵坐标、为所述理论质心坐标的竖坐标、为所述等效质心坐标的横坐标、为所述等效质心坐标的纵坐标、为所述等效质心坐标的竖坐标;所述实际质心坐标、所述理论质心坐标和所述等效质心坐标对应的坐标原点为同一坐标原点;
确定所述第一配重块的质量和所述第二配重块的质量之间的预设质量比值为;
根据所述第一平面部的长和宽,确定所述第一配重块的长为,宽为,其中,r2为第一系数,r3为第二系数;
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一配重块的厚度;
其中,为所述第一配重块的密度,所述第一配重块为铅块;
在x轴方向上,所述第一配重块质心到所述配重块等效质心的距离为,所述第二配重块质心到所述配重块等效质心的距离为,根据x轴方向上力矩平衡原理,确定
其中,x轴方向上力矩平衡原理如下所示:
在x轴方向上,所述第一平面部的中心到所述第二平面部的中心距离为,基于此,利用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二配重块的厚度:
利用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第二配重块的长度和宽度的乘积:
其中,小于预设长度,小于预设宽度,所述第二配重块为铅块;
基于所述第一配重块的厚度、所述第二配重块的厚度以及所述配重块的等效质心坐标,确定所述第一配重块的第一质心坐标和所述第二配重块的第二质心坐标:
其中,为所述第一配重块的横坐标、为所述第一配重块的纵坐标、为所述第一配重块的竖坐标、为所述第二配重块的横坐标、为所述第二配重块的纵坐标、为所述第二配重块的竖坐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5442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