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鱼胶品种和等级的鉴定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310254679.6 申请日: 2023-03-16
公开(公告)号: CN116359271A 公开(公告)日: 2023-06-30
发明(设计)人: 冯江华;裴勇;徐敦明;沈桂平;林建忠;李全泉 申请(专利权)人: 厦门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4/08 分类号: G01N24/08;G01N1/28;G01N1/38;G06F30/20
代理公司: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代理人: 马应森
地址: 361005 福建***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核磁共振 技术 鱼胶 品种 等级 鉴定 方法
【说明书】:

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鱼胶品种和等级的鉴定方法,属于分析技术领域。收集不同品种鱼胶样本;用磷酸缓冲液、胰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的混合液对样本酶解;对样本核磁共振检测,采集原始谱图;谱图预处理得到二维积分数据;数据统计分析进行特征峰的归属,利用特征峰算出不同鱼胶含量的指标,建立不同鱼胶成分和含量阈值数据库;利用鱼胶数据库统一标准设置成分及含量指标阈值,设计专家系统直接处理二维积分数据来鉴别鱼胶的品种和等级。对于单个样品可鉴别出鱼胶的品种或者等级,同时给出特征峰的面积、特征峰所对应的化学位移和对应的阈值;对于多个样品直接给出鉴别结果即鱼胶的品种或者等级;同时会将鱼胶归一化的数据以谱图的形式展示。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可以快捷地对鱼胶品种和等级进行鉴定的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鱼胶品种和等级的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鱼胶又称花胶、鱼泡、鱼肚、压胞等,是鱼鳔干制品,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滋补食物,同时也是名贵中药材,与鱼翅、海参、燕窝齐名。以往的鱼胶大多都来自于石首鱼,但随着鱼胶的需求和市场的不但扩大,其它品种的鱼胶也逐渐进入消费者的视野。如今对鱼胶鉴别的研究少之又少,没有统一的标准,只依赖于传统的经验判定品种和品质。市场上鱼胶通常以形状鉴别为主,大多通过外观初步对其进行品种和品质的判断,而不同品种和品质的鱼胶价格又相差较大,所以有些不良商贩以次充好牟取暴利,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所以对鱼胶的品质进行鉴定对消费者购买和鱼胶市场监管均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其它类似食品的鉴别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核磁共振技术具有无损、迅速、准确、分辨率高的特点,主要应用于生化领域的分子结构和反应过程的新型研究,同时在食品组学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依据其技术特点,核磁共振检测主要可以对水、脂肪酸(酯)、蛋白质和氨基酸等物质进行研究,利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技术检测食品样本,可得到丰富的有关食品大分子或小分子的大量的、多维的信息。利用基于核磁共振氢谱技术的食品组学检测鱼胶的等级和品种,可为鱼胶市场提供一种科学、便捷鉴别鱼胶品质的技术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鱼胶品种和等级的鉴定方法。建立十种常见鱼胶的成分以及含量参数的阈值数据库,利用本发明方法可以快速、高效率地鉴定出不同品种和等级的鱼胶,经济实惠,方便快捷,同时也可以提高相关监管部门的效率,保证消费者的权益,便于推广使用。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样本:收集不同品种的鱼胶样本,所有样品收集后室温保存。

2)样本酶解:用磷酸缓冲液、胰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的混合液对鱼胶样本进行酶解;

3)核磁共振谱测定:对每一个鱼胶样本进行核磁共振检测,采集得到原始图谱;

4)处理分析原始谱图:对原始谱图预处理得到二维的积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得到特征峰的归属,根据不同品种鱼胶的核磁共振特征峰和差异代谢物,计算出鱼胶各项成分含量的参数阈值,从而建立鱼胶成分含量阈值数据库;

5)设计鱼胶品种鉴别、等级鉴定系统:利用鱼胶成分含量阈值数据库统一标准设置成分和含量指标阈值,使用MATLAB程序软件设计鱼胶品种鉴别、等级鉴定系统,直接处理Excel格式的二维积分数据矩阵从而用于鉴别鱼胶的品种、等级的食品组学分析,通过新的鱼胶样品数据验证系统的准确性。

在步骤2)中,所述样本酶解的具体步骤可为:鱼胶先经过液氮速冻然后经打粉机打成粉末或者块状,取100mg的鱼胶、15mg的胰蛋白酶、48mg的碱性蛋白酶和3mL的超纯水,在55℃下水浴加热4h进行鱼胶的酶解;水浴后冷却至室温,用10,000g转速在4℃下离心10min,取300μL上清液,加入300μL缓冲液(含0.05%TSP),将溶液震荡至均匀后用10,000g转速在4℃下离心10min,取出500μL移入5mm核磁管,封口,放入277K冰箱中,静置12h等待实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546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