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13049.4 | 申请日: | 202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75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崔健;张亚东;盖克静;谢金路;孙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3 | 分类号: | B29C45/33;B29C45/26;B29C45/1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带娣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模具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备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其中,该制备模具包括外模,所述外模配置有注入通道,所述注入通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注入进口和注入出口,所述注入进口位于所述外模的外壁面,所述注入出口位于所述外模的内壁面,所述注入通道的内壁形成有阻挡面,所述阻挡面能够对所述注入进口进入的注塑料形成阻挡。上述制备模具可以减少对于注塑产品的冲击,能够提升注塑产品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轨道车辆轻量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碳纤维等形式的复合材料梁体在轨道车辆的应用逐渐增多,不同于传统的金属材料梁体,复合材料梁体普遍是利用模具、并通过注塑等方式成型。
相关技术中,模具配置有注入口和溢出口,在对复合材料梁体进行制备时,可以通过注入口向模具内腔中注入注塑料(如树脂等),当注塑料充满模具内腔后,可以自溢出口溢出,然后通过加热等方式对注塑料进行固化,即可以得到所需的复合材料梁体。但是,注塑料在自注入口进入模具内腔时,通常会具有较高的压力,使得注塑料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进而可能会对注塑产品的表面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案,以克服或者缓解上述缺陷,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其中,该制备模具可以减少对于注塑产品的冲击,能够提升注塑产品的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模具,包括外模,所述外模配置有注入通道,所述注入通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注入进口和注入出口,所述注入进口位于所述外模的外壁面,所述注入出口位于所述外模的内壁面,所述注入通道的内壁形成有阻挡面,所述阻挡面能够对所述注入进口进入的注塑料形成阻挡。
上述方案中,注入通道的内壁形成有阻挡面,该阻挡面可以对自注入进口进入的注塑料形成阻挡缓冲,从而可以减少自注入进口进入的具有较高压力的注塑料对于注塑产品的冲击,有利于提升注塑产品的表面质量。
可选地,所述注入通道包括相连通的入口段和出口段,所述入口段具有所述注入进口,所述出口段具有所述注入出口,所述出口段的内壁形成所述阻挡面,所述入口段沿其轴向的投影至少部分落于所述阻挡面。
可选地,所述出口段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所述第一分段和所述第二分段之间具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为所述阻挡面。
可选地,所述外模包括相对接的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所述入口段全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模体,所述出口段由所述第一模体和所述第二模体围合形成。
可选地,所述第一模体具有第一对接面,所述第二模体具有第二对接面,所述第一对接面和所述第二对接面能够对接;所述第一对接面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入口段相连通,所述第一槽体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之间形成有所述台阶面,所述第一槽体、所述第二槽体与所述第二对接面围合形成所述出口段。
可选地,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的长度大于所述入口段的径向尺寸。
可选地,所述第一模体和所述第二模体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模体设置有第一端部对接构件,所述第二模体设置有第二端部对接构件,所述第一模体和所述第二模体通过所述第一端部对接构件和所述第二端部对接构件进行对接;所述制备模具还包括芯模,所述第一端部对接构件和所述第二端部对接构件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用于定位所述芯模。
可选地,所述外模还配置有至少一个溢出口,所述注入通道和所述溢出口中,至少所述溢出口设置有开关阀。
可选地,所述溢出口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溢出口在设定断面上沿周向间隔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130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