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高精地图的跨雷达多目标接力跟踪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87399.8 | 申请日: | 2023-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25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凡;张纪升;李晓一;周洲;李宏海;方靖;陈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路高科交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3/66 | 分类号: | G01S13/66;G01S7/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 11388 | 代理人: | 沈宗斌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地图 雷达 多目标 接力 跟踪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高精地图的跨雷达多目标接力跟踪方法,借助高精地图将目标轨迹统一到同一坐标系下,实现轨迹数据拼接的同时,利用相邻雷达间目标坐标和速度信息进行目标轨迹匹配,解决了目前技术无法对多雷达目标轨迹拼接,并无法实现对目标全程、实时性跟踪问题。步骤一、以高精地图为参照,根据雷达在地图上的坐标和朝向,将每部雷达目标轨迹坐标转换到统一的地图坐标系下;步骤二、将目标轨迹全局ID组合为雷达编号、轨迹编号、起始时间三个信息;步骤三、将当前时刻本雷达与上一部雷达目标轨迹在统一地图坐标系下进行关联匹配;步骤四、如匹配成功,则输出本雷达目标轨迹数据;如匹配不成功,则同时输出本雷达和上一部雷达目标轨迹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高精地图的跨雷达多目标接力跟踪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高速场景的交通毫米波雷达,由于探测距离有限且各雷达独立工作,导致跨雷达跟踪目标的轨迹不连续,无法做到对多个雷达的目标轨迹进行拼接,难以实现对目标进行全程、实时性跟踪。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如图1所示根据每个雷达的安装位置坐标和朝向不同,借助应用于如高速道路上的高精地图,可将所有雷达的轨迹数据统一到同一坐标系下,实现轨迹数据拼接;同时,利用相邻雷达间的目标坐标和速度信息进行目标轨迹匹配,可最终实现跨雷达、多目标接力跟踪,以解决目前技术无法对多个雷达的目标轨迹进行拼接,并难以实现对目标进行全程、实时性跟踪的问题。
为实现跨雷达目标轨迹拼接,应当将相邻雷达的探测区域首尾部分重叠;
首先,雷达在近端有探测盲区,则重叠区域的范围需要包含盲区范围;其次,不同类型目标的盲区不一致,且雷达不同方位角度的盲区也不相同;
为提高轨迹衔接成功率,在相邻雷达重叠区内需要设置轨迹匹配区;
为此,重叠区域的范围应大于平均盲区加上轨迹匹配区的范围;
其中,平均盲区指的是雷达探测到的全部目标轨迹的平均起始距离。
在对雷达目标进行轨迹接力跟踪之前,首先需确保参与接力的各台雷达开始工作并保持时间同步;
其次,需对各雷达编号,如参与接力的雷达数量为Nradar,则按接力顺序对各雷达编号自1到Nradar;
最后,对各雷达输出的所有目标轨迹进行编号,如设编号为i的雷达最大可缓存的目标轨迹数量为MaxTN,则目标轨迹缓存空间的编号序列为1到MaxTN,目标轨迹的编号即为对应的缓存空间编号,且目标轨迹编号在连续跟踪期间内对应同一雷达i并保持不变。
跨雷达多目标接力跟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以高精地图为参考,并根据雷达安装位置在地图上的坐标和雷达朝向,将各雷达的目标轨迹坐标转换到统一的地图坐标系下;
在高速场景下,车道宽度通常为3.75米,车道线宽度一般为0.15米;为实现车道及车道线的准确定位,要求高精地图的精度小于0.15米;
根据公式(1)计算后,可得到雷达轨迹在地图坐标系下的坐标
其中,雷达i在地图上的坐标为(xiRadar,yiRadar),朝向角为θiRadar,而雷达的轨迹坐标列向量为
步骤二、将目标轨迹全局ID组合为雷达编号、轨迹编号、起始时间三个信息:雷达编号为i、轨迹编号为ni、起始时间为Tk;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路高科交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未经中路高科交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873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