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小批量场景的少样本实例分割零件检测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61938.0 | 申请日: | 2023-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52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桂雄;周介祺;汪灵姿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7/194;G06N3/046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陈新胜 |
地址: | 51064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批量 场景 样本 实例 分割 零件 检测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小批量场景的少样本实例分割零件检测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检测区域,固定机位获取待标注对象视频与参考背景图像,并对待标注对象赋予标签;将对象视频离散成多张图像,与参考图像输入到基于参考的前景分割模型中,获取目标前景的Alpha蒙版,并结合样本标签生成实例标注,再使用常规实例分割数据增强手段形成零件训练集;使用零件训练集与人体关键部位训练集结合训练轻量化改进的Mask R‑CNN模型,获得该批次模型权重;设计人机共融检测流程,对视频输入进行抽帧处理,同时检测固定视角下的人体关键部位与零件,获得零件的实例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批量场景的零件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向小批量场景的少样本实例分割零件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零件识别是部件装配、装箱的重要基础,是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小批量检测场景一个批次检测的零件种类少、数量少,同一零件的重复率低,并且有时需要灵活适应不同批次的零件种类需求。在这种自由性大,检测重复性较小的场景,使用自动化设备代价高昂,一般采用全人工的检测方法。人工检测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不同检测员检测结果存在偏差,且检测过程无法溯源。
零件检测识别方法有基于传统机器视觉方法,如CN114549513A;有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如专利CN114218692A、CN114972967A。
上述具体专利对比文件为:
1)“零件识别方法、装置、质检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专利号CN114549513A。该发明公开了一种零件识别方法、装置、质检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使用机器视觉方法获取待测零件外轮廓信息及多个类型的标准零件外轮廓信息,按照预设的偏转间隔分别获取待测零件的第一距径比集合及多个标准零件分别对应的多个第二距径比集合;根据第一距径比集合与多个第二距径比集合的相关性及最小距离确定待测零件的类型。通过预设的偏转间隔进行取样获取第一距径比集合和第二距径比集合能有效减少分析数据的数据量,并采用距径比进行比对分析,模糊化了具体尺寸参数,在不需要进行缩放操作的前提下有效确保零件识别的准确性。
2)“基于深度学习与模型仿真的相似零件识别系统、介质和方法”,专利号CN114218692A。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与模型仿真的相似零件识别系统、介质和方法。使用零件的三维模型生成零件仿真图像,获取零件图像最小包围盒坐标、生成相似零件识别网络训练集、进行YOLO4神经网络训练、根据测试集结果构建最佳识别视角集、控制相机采集现场零件图像、根据识别结果的置信度判断是否通过运动转台调整相机视角下相似零件位姿,再重新进行识别。利用三维模型的仿真图生成训练集,缩短了样本制作时间,并通过旋转台解决了单一视角下零件遮挡带来的识别精度下降问题。
3)“一种飞机零件识别与计数方法及检测系统”,专利号CN114972967A。该发明公开了一种飞机零件识别与计数方法及检测系统,使用机器视觉方式采集传送带上的零件图像,使用LabelImg标注,使用DarkNet-53多分支深度卷积网络进行训练、检测,获得那个键密度图,对零件密度图进行积分得到零件个数估计。通过直接使用摄像头获取飞机零件平铺图,即可实现零件识别、计数,避免人为识别与计数或者传统识别计数方法造成的误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面向小批量场景的少样本实例分割零件检测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面向小批量场景的少样本实例分割零件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
A确定检测区域,固定机位获取待标注对象视频与参考背景图像,并对待标注对象赋予标签;
B将对象视频离散成多张图像,与参考图像输入到基于参考的前景分割模型中,获取目标前景的Alpha蒙版,并结合样本标签生成实例标注,再使用常规实例分割数据增强手段形成零件训练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619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