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绝缘阻抗检测电路及方法、电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46191.1 | 申请日: | 202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68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何叶;王达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7/02 | 分类号: | G01R27/02;G01R31/52;G01R31/38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钟瑞敏;李艳霞 |
地址: | 518043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街道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 阻抗 检测 电路 方法 电源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绝缘阻抗检测电路及方法、电源装置。绝缘阻抗检测电路包括第一阻抗单元、开关单元、电压检测电路和控制器,第一阻抗单元连接于电池负极与PE之间,开关单元连接于第一阻抗单元与PE之间,电压检测电路连接负极和PE,用于在开关单元将第一阻抗单元与PE之间连通时检测负极与PE之间的第一电压,以及在开关单元将第一阻抗单元与PE之间断开时检测负极与PE之间的第二电压,控制器用于控制开关单元,以及根据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获得电池与PE之间的绝缘阻抗,其中,在开关单元将第一阻抗单元与PE之间连通或断开时,第一阻抗单元与电池正极未连通,如此可以防止电池正、负极之间形成漏电流路径,避免造成电池能量的损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绝缘阻抗检测电路及方法、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储能系统的电池安全一直是关注的重点,特别是户用储能产品,如果电池对机壳发生漏液,一旦有人体触碰到机壳,那将会对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储能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实时进行漏电检测。
目前进行漏电检测的方式是绝缘阻抗检测。绝缘阻抗检测常采用非平衡电桥法。然而,现有的非平衡电桥法会引入一条从电池正极到负极的通路,使得电池存在漏电流路径,从而导致电池能量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绝缘阻抗检测电路及方法、电源装置,能够防止电池正、负极之间形成漏电流路径,进而避免漏电流路径造成电池能量的损失。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绝缘阻抗检测电路,可应用于电池。绝缘阻抗检测电路包括第一阻抗单元、开关单元、电压检测电路和控制器,第一阻抗单元连接于电池的负极与保护地PE之间,开关单元连接于第一阻抗单元与PE之间,用于将第一阻抗单元与PE之间连通或断开。其中,在开关单元将第一阻抗单元与PE之间连通或断开时,第一阻抗单元与电池的正极之间未连通。电压检测电路连接负极和PE,用于在开关单元将第一阻抗单元与PE之间连通时,检测负极与PE之间的第一电压,以及在开关单元将第一阻抗单元与PE之间断开时,检测负极与PE之间的第二电压。控制器连接开关单元及电压检测电路,控制器用于控制开关单元,以及根据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获得电池与保护地PE之间的绝缘阻抗。
显然,无论开关单元是处于导通状态还是处于断开状态,第一阻抗单元与电池的正极之间始终没有连通。因此,电池的正极与负极之间始终为断路。所以,在本申请中,绝缘阻抗检测电路并不会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引入漏电流路径,进而可以避免漏电流路径造成电池能量的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绝缘阻抗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二阻抗单元,第二阻抗单元连接于电池的正极与PE之间。开关单元可用于将第一阻抗单元与PE之间连通,同时将第二阻抗单元与PE之间断开,以防止电池的正极通过第二阻抗单元连通至第一阻抗单元,进而连通至电池的负极。同理,开关单元也可用于将第一阻抗单元与PE之间断开,同时将第二阻抗单元与PE之间连通,以防止电池的负极通过第一阻抗单元连通至第二阻抗单元,进而连通至电池的正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开关单元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第一连接端连接至PE,第二连接端连接至第一阻抗单元,第三连接端连接至第二阻抗单元。第一连接端可以在第二连接端与第三连接端之间择一进行连接。其中,当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连接时,同时与第三连接端断开连接,如此可使得第一阻抗单元无法通过第二阻抗单元与电池的正极连通。当第一连接端与第三连接端连接时,同时与第二连接端断开连接,如此可使得第二阻抗单元无法通过第一阻抗单元与电池的负极之间不连通。因此,电池的正、负极之间始终为断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第一开关连接于第一阻抗单元与PE之间,第二开关连接于第二阻抗单元与PE之间,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通断状态相反。基于这样的设计,无论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导通或关断,第一阻抗单元与第二阻抗单元始终无法同时连接至PE,因此,电池的正、负极之间始终无法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461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