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型无人机载AED投放装置及应用其的AED投放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76060.0 | 申请日: | 202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80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肖军;张奉林;董轶昊;曲家琦;谷雪晨;余茜;闫浩民;王赫杨;单宇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D1/08 | 分类号: | B64D1/08;B64U101/69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范国锋 |
地址: | 1000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无人 机载 aed 投放 装置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无人机载AED投放装置及应用其的AED投放方法,该装置包括承装AED的存放箱,该存放箱顶部连接有两个卡扣连接架,所述卡扣连接架顶部还设置有旋转卡扣,所述旋转卡扣与电机相连,通过电机控制旋转卡扣,进而控制旋转卡扣与卡扣连接架之间连接或者断开,当彼此完全断开时即完成AED的投放工作,其中,所述两个卡扣连接架所在高度位置不同,使得存放箱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在存放箱投放时,两个旋转卡扣按照特定顺序放开对卡扣连接架的锁紧,这样的设置使得无人机能够在悬停状态,配合操作人员摘取AED,实现AED的平稳卸载,确保AED不会在卸载过程中受到振动损伤,确保AED能够正常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AED的高效投放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小型无人机载AED投放装置及应用其的AED投放方法。
背景技术
医疗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很多时候病人的病情危重都是延迟、救护车迟到等原因造成的。自动体外除颤器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简称AED,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是可以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目前世界上最有效制止猝死的办法就是及时地利用AED对患者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但目前我国AED普遍使用率低,一旦出现患者心脏骤停需立马送去医院,遇到堵车等突发情况就会耽误救治的黄金时间,严重的话会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我国密集场所中对AED的使用投放率低,通常患者将面临离医院太远或者在人群密集场所中携载AED的大型设备/救护车难以靠近等问题,出现这样的问题后就往往会错过最佳的抢救时间。针对类似的问题,有人提出了通过无人机运输AED的方案,使得AED能快速高效到达指定位置,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通过无人机来运输AED时,最终送达AED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无人机到达预定空域和高度位置进行空投,在重力作用下AED自由落体到达地面,其二是无人机携带AED降落到地面,再由抢救人员从无人机上拆卸AED;
这两种方案中,空投AED容易造成AED损坏或者变形,容易导致AED不能正常工作,无人机降落需要有较为平整适宜的着陆地点,有些时候难以快速找到这样的着陆点,导致着陆过程中AED或无人机受损,影响AED的取用或抢救工作。
另外,为了使得无人机的快速可达范围能够覆盖所有人口密集区域,需要大量布置携带AED的无人机,这就要求无人机及相关携带投放设备要尽量简单,即要易于操作,又要降低成本,还得满足故障率低,可靠性强的特点。
基于上述具体的无人机运输AED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本发明人对AED投放设备做了深入研究,以期待设计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小型无人机载AED投放装置及应用其的AED投放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设计出一种小型无人机载AED投放装置及应用其的AED投放方法,该装置包括承装AED的存放箱,该存放箱顶部连接有两个卡扣连接架,所述卡扣连接架顶部还设置有旋转卡扣,所述旋转卡扣与电机相连,通过电机控制旋转卡扣,进而控制旋转卡扣与卡扣连接架之间连接或者断开,当彼此完全断开时即完成AED的投放工作,其中,所述两个卡扣连接架所在高度位置不同,使得存放箱具有30度的倾斜角度,在存放箱投放时,两个旋转卡扣按照特定顺序放开对卡扣连接架的锁紧,使得无人机能够在悬停状态配合AED的使用者顺利摘取AED,以最稳妥的的方式卸载AED,确保AED不会在卸载过程中受到振动损伤,确保AED能够正常使用;从而完成本发明。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无人机载AED投放装置,
该装置包括用于装置保护AED的存放箱1,在所述存放箱上设置有吊耳2,
该装置还包括前卡扣连接架3和后卡扣连接架4,所述前卡扣连接架3和后卡扣连接架4各自与吊耳2相连,使得该存放箱1以倾斜状态固定在无人机底部。
其中,所述前卡扣连接架3的顶端嵌入到前旋转卡扣5中,所述后卡扣连接架4的顶端嵌入到后旋转卡扣6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北京理工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760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促进蓝莓锶吸收的制剂
- 下一篇:一种负碳特色景观夜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