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用780MPa级超高扩孔性能冷轧复相钢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63301.8 | 申请日: | 2023-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79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蒋睿婷;胡智评;刘仁东;林利;郭金宇;徐鑫;顾兴利;郝志强;林春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22;C22C38/28;C22C38/26;C22C38/32;C22C33/04;C21D8/02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白楠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780 mpa 超高 扩孔 性能 冷轧 钢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汽车用钢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汽车用780MPa级超高扩孔性能冷轧复相钢板及其制备方法。由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化学成分组成:C:0.08%~0.13%;Si:0.1~0.5%;Mn:1.8%~2.5%;Cr:0.25%~0.6%;Mo:0.1%~0.5%;Ti:0.01%~0.04%;Nb:0.01%~0.04%;B:0~0.0004%;P≤0.02%;S≤0.01%,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最终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显微组织按体积分数计如下:临界区铁素体10%~20%、取向附生铁素体≤10%、贝氏体25%~35%、马氏体35%~52%。本发明屈服强度≥600MPa,抗拉强度≥780MPa具有较高的屈服比,扩孔率≥70%,能满足汽车厂商对于高翻边性能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用钢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汽车用780MPa级超高扩孔性能冷轧复相钢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020年10月,中国汽车工程学学会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路线图中明确近期要以完善高强钢应用为重点进行汽车轻量化,到2035年,燃油乘用车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25%。目前,双相钢,相变诱导塑性钢可实现高塑性与高强度结合,但在应用过程中,由于强度高,对边缘断裂敏感性较高,扩孔的膨胀性较差,阻碍零件设计与冲压工艺进行。
复相钢作为先进高强钢其中之一,具有较高屈强比,高吸收能性,有良好翻边性能,特别适用于生产汽车底盘悬挂件,B柱、保险杠等。复相钢基体组织为细小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通过贝氏体、马氏体的相变强化和微合金的析出强化可使复相钢强度达到780MPa。贝氏体基体高密度位错及各相间小密度差使复相钢有良好的扩孔性能。
但是,目前780MPa级冷轧复相钢扩孔率在50%左右,不利于钢板后续成形,无法满足汽车结构件对于高强、高塑、高翻边性需求。因此,提高复相钢的扩孔性能成为现阶段丞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CN 111041345 A公开了“一种800MPa级含钒低碳贝氏体复相钢及其生产方法”,其主要化学成分为:C:0.10%~0.13%;Si:0.20%~0.30%;Mn:1.80%~1.90%;V:0.095%~0.12%;N:0.0110%~0.013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采用控制轧制、控制冷却方式生产出强度780MPa级复相钢,但是该发明为热轧板,表面质量差,并且未提及扩孔性能。
CN 111394650 A公开了“一种具有优良成形性的高r值800MPa级冷轧钢”,其化学成分为:C:0.05%~0.08%;Si:0.85%~1.25%;Mn:2.0%~2.5%;Nb:0.015%~0.025%;S≤0.004%;P≤0.006%;N≤0.00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采用热轧-冷轧-酸洗-连续退火-时效处理生产出800MPa冷轧钢,r值可达到0.9以上,但未提及扩孔性能。
CN 108913991 A公开了“一种具有良好扩孔性能980MPa级冷轧复相钢及制备方法”,其主要化学成分为:C:0.15%~0.20%;Si:0.30%~0.80%;Mn:1.7%~2.3%;P≤0.015%;S≤0.008%,Als≤0.08%;Nb:0.02%~0.08%;Cr:0.4%~0.8%;Ti:0.02%~0.06%,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采用热轧、冷轧、连退工艺生产出980MPa级复相钢,扩孔率在15%以上。本专利虽然提及扩孔率,但扩孔率不高,不能满足特殊零件成形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用780MPa级超高扩孔性能冷轧复相钢板及其制备方法,钢板抗拉强度780MPa以上,屈服强度在600MPa以上,延伸率大于11%,扩孔率达到70%,满足汽车结构件对于高强、高塑、高翻边性需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633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爆天线
- 下一篇:车辆控制器升级中的通信方法、设备及自动驾驶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