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安全带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25165.3 | 申请日: | 202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76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张芃;张永仁;詹阳普;姚佩;陈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48 | 分类号: | B60R22/48;G06V20/59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王春艳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安全带 检测 方法 相关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安全带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方法包括:获取车内乘员图像,并基于车内乘员图像确定有人座位;判断有人座位处的安全带是否未系;对于有人座位处的安全带未系的情况,报警提示对应乘员。由此,无需在每个座椅上设置重力传感器,降低了汽车的生产成本,同时还可以基于所获取的车内乘员图像准确找出有人座位,并且仅针对有人座位进行安全带检测,并在安全带未系的情况下报警提示,而对于无人座位,不会进行安全带检测,也就不会反复报警,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上述技术方案不受乘员衣着、座椅等因素的影响,可以有效保证安全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保证出行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安全带检测方法、一种汽车安全带检测装置、一种电子设备、一种存储介质以及一种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常规的汽车乘员安全带未系提醒功能一般是1)靠座椅下的重力传感器来感应坐垫上的重量,根据重量判断座位上是否有人,如果有人,再检测安全带锁扣内部电流,如果检测到有人未系安全带,则反复报警提示;2)通过视觉识别的方式,检测安全带锁点或安全带标识,进而确定安全带是否系上,如果检测到有人未系安全带,则反复报警提示。
对于上述第一种方案来说,每个座椅上都要设置有重力传感器,极大地增加了汽车的生产成本,此外,如果座椅上座的不是人,而是放置的较重的物体,那么也会触发重力传感器的感应作用,造成误判报警,直至系上安全带才能停止报警,给用户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
对于上述第二种方案而言,安全带锁点的位置较低,可能由于座椅的遮挡等视觉限制而造成识别错误;或者安全带标识与乘员所穿衣服的颜色接近,容易造成误判;又或者在冬季乘员穿着厚重,安全带标识可能会陷入衣服内,同样也会造成误判。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汽车安全带检测方法,包括:获取车内乘员图像,并基于车内乘员图像确定有人座位;判断有人座位处的安全带是否未系;对于有人座位处的安全带未系的情况,报警提示对应乘员。
可选地,判断有人座位处的安全带是否未系,包括:对安全带的卡扣进行通电检测,以获得通电检测结果;基于通电检测结果,确定有人座位处的安全带是否未系。
可选地,获取车内乘员图像,包括:利用乘员监控摄像头或红外广角摄像头采集车内乘员图像。
可选地,获取车内乘员图像,还包括:利用至少两个乘员监控摄像头采集车内乘员图像,其中,第一乘员监控摄像头用于采集汽车的前排乘员的图像,第二乘员监控摄像头用于采集汽车的后排乘员的图像。
可选地,获取车内乘员图像,还包括:利用至少一个红外广角摄像头采集车内乘员图像。
可选地,对于有人座位处的安全带未系的情况,报警提示对应乘员,包括:对于有人座位处的安全带未系的情况,在汽车的中控显示器上闪烁显示对应座位。
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汽车安全带检测装置,包括:
图像获取识别模块,用于获取车内乘员图像,并基于车内乘员图像确定有人座位;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有人座位处的安全带是否未系;
报警模块,用于对于有人座位处的安全带未系的情况,报警提示对应乘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251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盐酸巴尼地平合成工艺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上翻梁模板固定工装及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