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HCMW工法组合桩的防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3399587.7 | 申请日: | 202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69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肖力文;王韬;杜伟康;刘欣;朱朋辉;宋红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52 | 分类号: | E02D5/52;E02D31/02;E02D31/06 |
代理公司: | 常州至善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9 | 代理人: | 郑晓军 |
地址: | 213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hcmw 组合 防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HCMW工法组合桩的防水结构,包括:上组合桩;下组合桩,下组合桩位于上组合桩的正下方,下组合桩的上端与上组合桩的下端相抵;空心环块,空心环块套设在下组合桩与上组合桩的连接处;两个密封半环块,两个密封半环块均设于空心环块内,两个密封半环块对称设置;两个压紧组件,两个压紧组件与两个密封半环块一一对应,压紧组件能够驱动密封半环块靠近并密封住下组合桩与上组合桩的连接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组合桩和下组合桩之间的连接处设置两个对称的密封半环块,两个密封半环块靠近后形成圆环结构,从而夹持并密封住连接处,避免了水对连接处造成渗透和腐蚀,保证了组合桩的连接强度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组合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HCMW工法组合桩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地下工程相继涌现,基坑工程日益增多,相应的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逐渐成为热点问题,但基坑支护结构属于临时性结构,建设方对缩短支护工期与降低支护成本的要求越来越高,而HCMW工法是一种新型的基坑支护形式,其结合混凝土圆环内支撑可有效地保护基坑周边环境,再通过组合桩对其基坑进行支撑使用。
通过将组合桩放置于提前挖掘好的地基坑洞当中,通过组合桩的支撑性,对上层建筑进行支撑,从而搭建稳定的房屋,满足使用者所需要的地基支撑性。
通常为了便于运输和满足不同高度的支撑要求,组合桩通常需要多根进行组合加长使用。但是,当对组合桩进行加长使用时,组合桩的连接处会暴露出来,当下雨时,以及地下积水的长时间渗透,会导致组合桩的连接处发生腐蚀和渗透,从而损坏组合桩,使其连接的不稳定,从而会使地基的稳定性下降,同时降低了组合桩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HCMW工法组合桩的防水结构,该HCMW工法组合桩的防水结构具有对组合桩连接处进行有效支撑和密封,避免发生腐蚀和渗透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HCMW工法组合桩的防水结构,包括:上组合桩;下组合桩,所述下组合桩位于所述上组合桩的正下方,所述下组合桩的上端与所述上组合桩的下端相抵;空心环块,所述空心环块套设在所述下组合桩与所述上组合桩的连接处;两个密封半环块,两个所述密封半环块均设于所述空心环块内,两个所述密封半环块对称设置;两个压紧组件,两个所述压紧组件与两个所述密封半环块一一对应,所述压紧组件能够驱动所述密封半环块靠近并密封住所述下组合桩与所述上组合桩的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利用上组合桩和下组合桩进行上下堆叠设置,满足对不同高度的支撑,通过在上组合桩和下组合桩之间的连接处设置两个对称的密封半环块,两个密封半环块靠近后形成圆环结构,从而夹持并密封住连接处,避免了水对连接处造成渗透和腐蚀,保证了组合桩的连接强度和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下组合桩的上端面设置有定位块,所述上组合桩的下端面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块相配合的定位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下组合桩的上端面设置有插槽,所述上组合桩的下端面设置有与所述插槽相配合的插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空心环块内具有凹槽,所述凹槽为环形,两个所述密封半环块位于所述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压紧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压紧单元,所述密封半环块上开设有容纳所述压紧单元的圆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圆孔的侧面形成为圆形槽和限位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3995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