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仿生六足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223321872.7 | 申请日: | 202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77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寇洪瑞;李茂月;陈闻远;林树旭;昌子傲 | 申请(专利权)人: | 寇洪瑞 |
主分类号: | B63B35/00 | 分类号: | B63B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生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仿生六足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机身,机器人机身的左右两侧安装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臂、第二驱动臂,机器人机身的前后两端安装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前支撑机构、后支撑机构,前支撑机构和后支撑机构均有两个支撑腿组成,第一驱动臂及第二驱动臂包括:第一驱动舵机、划水腿,第一驱动舵机的一端安装有纵向舵机支架。利用第二驱动舵机驱动横向舵机支架进行转动,再利用第一驱动舵机驱动和纵向舵机支架进行转动,因此在当同时控制第一驱动臂和第二驱动臂整体进行前后摆动时来控制机器人机身整体的移动,摆动的方式为模仿水黾划行的方式进行移动,配合支撑浮球可以保证机器人的移动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是仿生六足机器人。
背景技术
水面机器人由水面漂浮物和机器人组成,主要应用于海洋、湖泊、河道、滩涂等危险区域进行远程拍摄观察作业,中国专利网公开了《多功能水上机器》授权公告号为(CN205594452U),该申请的捕捞装置还包括分别安装在前肢体上可在水平面转动的舵机以及可将垃圾清扫至捕捞网兜附近的摆臂,摆臂分别与对应的舵机的输出轴连接,舵机分别通过舵机驱动电路与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借助摆臂在水平面上的转动,摆臂可将在摆臂转动直径范围内的垃圾推扫到捕捞网兜附近,提高了清扫效率。
但是,上述申请中的机器人的驱动方式采用的是螺旋桨驱动,螺旋桨在驱动时会影响靠近螺旋桨的机器腿,因此会导致机器人运动的平稳性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仿生六足机器人,解决了上述背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机器人机身,所述机器人机身的左右两侧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臂、第二驱动臂,所述机器人机身的前后两端安装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前支撑机构、后支撑机构,所述前支撑机构和后支撑机构均有两个支撑腿组成,所述第一驱动臂及所述第二驱动臂包括:第一驱动舵机、划水腿,所述第一驱动舵机的一端安装有纵向舵机支架,所述纵向舵机支架位于远离所述第一驱动舵机的一侧安装有横向舵机支架,所述横向舵机支架与所述机器人机身之间安装有第二驱动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腿的下端安装有支撑浮球,所述支撑腿位于远离所述支撑浮球的一端安装有支撑舵机支架,所述支撑舵机支架与所述机器人机身之间连接有支撑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器人机身的上表面安装有摄像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驱动舵机与所述纵向舵机支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舵机与所述横向舵机支架活动连接,所述划水腿为弧形结构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驱动舵机与所述机器人机身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浮球的长短轴比例为3:1,所述支撑浮球为泡沫塑料材质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舵机支架通过转轴与所述支撑舵机活动连接,所述支撑舵机支架与所述支撑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纵向舵机支架与所述横向舵机支架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机器人的支撑腿需要适当调整位置,能在风浪来临的时候向四周张开,保证机器人的稳定性,而在水面平静的时候,驱动机器人的支撑腿收回,减少机器人前进中受到的阻力。
2、利用第二驱动舵机驱动横向舵机支架进行转动,再利用第一驱动舵机驱动和纵向舵机支架进行转动,因此在当同时控制第一驱动臂和第二驱动臂整体进行前后摆动时来控制机器人机身整体的移动,摆动的方式为模仿水黾划行的方式进行移动,配合支撑浮球可以保证机器人的移动稳定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寇洪瑞,未经寇洪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3218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