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座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3170554.5 | 申请日: | 2022-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39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石田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2/22 | 分类号: | B60N2/22;B60N2/3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孙果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座椅结构包括了前排座椅,第一部分,旋转轴和第二部分,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横轴方向外侧端部,并且沿所述靠背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旋转轴相连接,且沿旋转轴旋转活动。此外所述车用座椅结构具备两种模式,所述第二部分在车辆横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部分成平行关系的普通模式,和所述第二部分以所述旋转轴为轴心向车辆前方旋转的上下车模式。采用分割第二排座椅的靠背,使得其中一部分的座椅靠背实现旋转功能,从而确保第三排乘客的上下车所需的移动空间。本实用新型中的只需前排乘客侧身移动,无需先下车,后排乘客即可实现上下车,大大减少前排乘客的移动幅度,提高车辆上下车的便利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结构,特别涉及车用座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代社会对车辆内部结构的需求越来越高,车用座椅结构的舒适度和便利性也越来越来引起重视。
现有技术中,在三排座汽车使用过程中,往往是利用第二排座椅靠背的调节功能来实现第三排乘客需要上下车的移动空间。由于需要使用第二排座椅靠背的调节功能以达到上下车目的,所以第二排乘客必须离开车厢内部,然后调节第二排座椅靠背才能留出足够第三排乘客的上下车的移动空间,如此乘客会产生大幅度的移动动作,从而给第二排乘客造成较大麻烦。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车用座椅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当后排乘客使用前排靠背的调节功能以达到上下车目的时,第二排乘客必须离开车厢内部,给第二排乘客造成较大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用座椅结构,包括:
前排座椅,沿车厢纵向设置至少两排座椅,其中所述前排座椅为靠近车辆前方的座椅;
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前排座椅的靠背上,且位于所述靠背横轴方向的内侧;
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横轴方向外侧端部,并且沿所述靠背上下方向延伸;
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旋转轴相连接,且沿所述旋转轴旋转活动;
所述车用座椅结构具备两种模式:
普通模式,所述普通模式是指所述第二部分在车辆横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部分成平行关系的模式,和
上下车模式,所述上下车模式是指所述第二部分以所述旋转轴为轴心向车辆前方旋转的模式。
所述靠背具备所述第二部分在车辆横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部分成平行关系的普通模式,和所述第二部分以所述旋转轴为轴心向车辆前方旋转的上下车模式,因此可以方便后排乘客的上下车,前排乘客也只需要侧身移动,无需先下车,后排乘客即可实现上下车,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乘客上下车时,位于前排的乘客必须先下车,然后使靠背完全前倾后,后排的乘客才能下车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中的只需前排乘客也只需要侧身移动,无需先下车,后排乘客即可实现上下车。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车用座椅结构包括:
缓冲部分,所述缓冲部分设置在所述旋转轴朝向靠近车辆前方的一侧;
所述缓冲部分由慢回弹聚氨酯制成。
由于所述缓冲部分设置于所述靠背中的所述旋转轴,且是所述旋转轴靠近车辆前方一侧,其中所述缓冲部分由慢回弹聚氨酯制成,当第二部分旋转时,所述缓冲部分的慢回弹聚氨酯受压变形,从而避免和第一部分产生干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车用座椅结构包括:
缓冲部分,所述缓冲部分设置在所述靠背上,且所述缓冲部分设置于所述旋转轴靠近车辆前方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1705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加热器加工的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独立袋式高舒适性弹簧床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