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纵向框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2602207.9 | 申请日: | 2022-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9237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汤德文;王凡超;郑凯;陈涛;冯硕秋;彭营豪;陈碧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B15/02 | 分类号: | B63B1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00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纵向 框架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纵向框架结构,涉及海洋工程结构领域的领域,其包括纵向框架,纵向框架包括双层甲板区域和外伸悬臂平台区域,外伸悬臂平台区域设有多个斜撑;自双层甲板区域至外伸悬臂平台区域方向,斜撑与外伸悬臂平台区域顶部之间夹角逐渐增大。在保证平台作业面积、强度、刚度性能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有效地降低了结构重量,兼顾了使用性能、轻量化与安全性要求,在实际海洋工程结构领域使用良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工程结构领域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纵向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对海洋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海洋工程装备由近海走向深远海,环境载荷更加恶劣,结构安全性问题也更加突出。作为平台上货物、车辆、勘探装备的主要承载体,外伸悬臂平台不仅会受到轮印载荷、货物自重等的作用,还可能遭受恶劣环境下的冰雪载荷、上浪冲击等。同时受到作业面积、悬臂长度最小尺寸限制,悬臂平台整体的强度与刚度问题极其突出,为保证其安全性,在结构设计时往往存在大量冗余。但是悬臂平台结构一般布置于海洋工程装备顶端,不利于整体结构的重量重心控制。
平台纵向框架作为悬臂平台结构的主要承力构件,将作用于顶板处的载荷向下向内传递,保证了整体的刚度和强度。然而,平台纵向框架数量较多、占整个平台结构的质量较大,合理的结构形式设计能够大幅降低整个平台结构的重量重心,因此需要解决悬臂平台结构为保证在恶劣工况下的安全性而导致平台纵向框架的过设计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为了解决悬臂平台结构为保证在恶劣工况下的安全性而导致平台纵向框架的过设计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纵向框架结构,包括纵向框架,所述纵向框架包括双层甲板区域和外伸悬臂平台区域,所述外伸悬臂平台区域设有多个斜撑;自所述双层甲板区域至所述外伸悬臂平台区域方向,所述斜撑与所述外伸悬臂平台区域顶部之间夹角逐渐增大。
优选的,所述斜撑设为三个,且与所述外伸悬臂平台区域顶板之间夹角分别为40°、50°和60°。
优选的,所述纵向框架开设有多个减重孔。
优选的,多个所述斜撑分别分布于相邻减重孔之间。
优选的,位于所述双层甲板区域的减重孔为方形孔,位于所述外伸悬臂平台区域的减重孔为梯形孔。
优选的,方形孔和梯形孔均设有倒圆。
优选的,方形孔和梯形孔边缘均设有面板。
优选的,所述双层甲板区域占所述纵向框架三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双层甲板区域与所述外伸悬臂平台区域过渡处设有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纵向框架的自由边另设有面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实现纵向框架的轻量化设计,在保证平台作业面积、强度、刚度性能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了结构重量,兼顾了使用性能、轻量化与安全性要求,在实际海洋工程结构领域使用良好。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传统框架形式质量降低了约15.6%,且结构强度与刚度相当,即在保证结构刚度与强度性能的情况下有效的控制了结构重量,具有较高的承载自重比,在实际海洋工程结构领域使用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纵向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纵向框架布置位置图;
图3为传统纵向框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纵向框架;2、双层甲板区域;3、外伸悬臂平台区域;31、第一斜撑;32、第二斜撑;33、第三斜撑;4、加强筋;5、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八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6022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截距装置旋转结构
- 下一篇:一种烘烤固化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