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前纵梁末端接头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031726.8 | 申请日: | 2022-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74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淋;狄武飞;李军;敖志国;漆银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2D25/02;B62D25/16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张丽霖;肖秉城 |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前纵梁 末端 接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纵梁末端接头结构,包括前围板、纵梁前段、纵梁中段、前机舱侧加强件、前轮罩总成、前围侧内板和前围加强件总成,前围板与前围侧内板、纵梁前段和纵梁中段均连接,前机舱侧加强件与前围侧内板连接,前轮罩板总成的上下两侧分别与前机舱侧加强件和纵梁前段连接;前围加强件总成连接前围板和前围侧内板,前围加强件总成的两侧分别与前围侧内板和前围板连接。前围加强件总成将纵梁前段和中段的连接处与前围侧内板进行连接,从而对纵梁前段和中段的连接处进行加强,使得前防撞梁总成形成的纵梁路径和前机舱封板总成路径这两个传力路径的连接强度,同时对前围板也进行了加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纵梁末端接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消费者对汽车行驶安全日益重视,车身作为碰撞的主要承载结构,消费者对车身的强度及溃缩吸能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常见的车身结构包括前防撞梁总成、前机舱纵梁总成、前围板总成、车身A柱总成、中通道总成及门槛梁组成总成,前防撞梁总成上设有吸能盒,前机舱纵梁总成和吸能盒上设有溃缩筋,通过溃缩筋的合理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以减轻车辆正面碰撞对车内人员造成的伤害。在汽车前部传力的路径上,主要是前防撞梁总成形成的纵梁路径和前机舱封板总成路径,现有的这两个传力路径之间是只通过轮罩总成连接的,且连接处位于纵梁前段和中段的连接处,导致纵梁前段和中段的接头处不牢固,在汽车碰撞时,前舱入侵的量比较大,不能有效的保护乘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前防撞梁总成形成的纵梁路径和前机舱封板总成路径形成的传力结构只通过轮罩总成进行连接,使得纵梁前段和中段的连接处受力不是很好,容易产生变形的问题,提供一种前纵梁末端接头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前纵梁末端接头结构,包括前围板、纵梁前段、纵梁中段、前机舱侧加强件和前轮罩总成,所述纵梁中段与所述纵梁前段连接,还包括前围侧内板和前围加强件总成,所述前围板与所述前围侧内板、所述纵梁前段和纵梁中段均连接,所述前机舱侧加强件与所述前围侧内板连接,所述前机舱侧加强件位于所述前围侧内板远离所述前围板一侧;所述前轮罩板总成的上下两侧分别与前机舱侧加强件和纵梁前段连接;所述前围加强件总成连接所述前围板和前围侧内板,所述前围加强件总成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前围侧内板和前围板连接,所述前围加强件总成与所述前围板连接后还与所述纵梁前段连接。
优选的,所述纵梁中段与所述前围加强件总成形成V字,所述前围加强件与所述前轮罩总成形成V字。在纵梁前段与中段的连接处,通过形成两个V字结构使得所述纵梁中段、纵梁前段、前围加强件总成和前轮罩总成连接后形成立体的锥形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力的传力,可以使得纵梁前段中段有效抵抗部分受力,减少因受力过大导致的变形。
优选的,所述前围板上还安装有前围横梁总成,所述前围横梁总成将两侧的锥形结构连接。通过前围横梁总成直接连接左右两侧的锥形结构,确保了正碰过程中,左右纵梁受力的平稳分解。
优选的,所述前围加强件总成包括本体和连接边,所述连接边位于所述本体的四周。前围加强件通过连接板与前围板进行焊接,增加焊接面积,使得焊接更牢固。
优选的,所述前围加强件总成上设有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本体上设有避让孔,避让孔避让前围板上的部位部件。
优选的,所述前围加强件总成上设有第一定位孔。通过第一定位孔先进行定位,然后在进行焊接。
优选的,所述前围横梁总成上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孔,所述前围横梁总成的横截面为U型,与所述前围板连接后形成一个封闭的腔体,腔体有利于力的传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未经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0317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