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弯道行车安全诱导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801009.2 | 申请日: | 2022-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34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郝思源;陈波;李佳辉;谭泽文;宋楠;刘睿彻;宋明珠;陈南波;唐海基;梁代伟;杜晓川;孙铭;赵娜乐;武珂缦;矫成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9 | 分类号: | G08G1/09;G08G1/0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诺创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8 | 代理人: | 郑世奇;杨仁波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式 弯道 行车 安全 诱导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式弯道行车安全诱导系统,包括至少一条滑轨和至少一个滑块,所述滑轨平行于道路的线形、设置在道路外侧,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滑轨上、能够沿所述滑轨移动并且能够定位在所述滑轨上,在所述滑块上设置有随动部件,所述随动部件能够随所述滑块移动。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弯道行车安全诱导系统,使得限速标志的位置以及所显示的限速值、行车诱导标志的位置、转角以及可视性、路面状况检测装置的位置等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从而满足在不同路面湿滑度和能见度条件下对通行车辆进行管控的需要,为各种弯道行车诱导控制策略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公路弯道区域的智能化交通管控提供了硬件基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安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公路弯道的可调式行车安全诱导系统。
背景技术
公路弯道属于交通事故多发区。由于道路线形变化,需要车辆的驾驶者适当地调整车辆的行进方向和速度。在雾、霾、雨、雪、沙尘等不良天气下,由于能见度低,驾驶者对弯道视认不清,无法快速准确地识别道路轮廓,更容易引发撞击护栏事故;同时,在不良天气下,路面湿滑,若驾驶者在弯道处不能及时控制车辆减速,也极易造成车辆侧滑甚至侧翻事故。因此,在不良天气下,路面湿滑和低能见度都会对弯道行车安全造成不利的影响。
当前,公路一般在弯道前设有限速标志、在弯道处设有线形诱导标志,以提醒驾驶者减速,注意前方道路线形变化,引导行车方向,从而提高行车安全性。但在不良天气下,标志的视认效果、路面的摩擦性能、车辆的制动性能等会随着能见度以及路面湿滑度的变化而改变。然而,现有的限速标志和线形诱导标志都是固定安装在弯道两侧,无法根据能见度以及路面湿滑度的变化而相应调整弯道限速值、限速标志的设置位置、线形诱导标志的设置位置,也无法相应地调整各种标志的可视性;甚至有可能因无法向驾驶者提供恰当的提醒和警示而形成安全隐患。由此可见,现有的弯道行车诱导设施无法适应路面湿滑状态以及能见度的变化,无法满足不良天气条件下的交通管控的需要。
综上,有必要设计一种可调式弯道行车安全诱导系统,以适应不同道路湿滑度和能见度条件下交通管控的需要,解决不良天气条件下弯道行车的安全保障问题,满足交通管控对于效率以及智能化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公路弯道安全设施无法根据道路湿滑度和能见度条件的变化而相应调整的缺陷,以满足不良天气条件下弯道行车安全保障的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式弯道行车安全诱导系统,所述可调式弯道行车安全诱导系统包括至少一条滑轨和至少一个滑块,所述滑轨平行于道路的线形、设置在道路外侧,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滑轨上、能够沿所述滑轨移动并且能够定位在所述滑轨上,在所述滑块上设置有随动部件,所述随动部件能够随所述滑块移动。
优选地,所述滑块进一步包括驱动装置和定位感应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滑块相对于所述滑轨移动,所述定位感应装置用于确定所述滑块相对于所述滑轨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滑轨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平行于所述第二滑轨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的上方,所述滑块包括设置在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滑块和设置在第二滑轨上的第二滑块,所述随动部件同时与所述第一滑块以及所述第二滑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随动部件为可变限速标志,所述可变限速标志能够显示限速值。
优选地,所述随动部件为行车诱导标志,所述行车诱导标志包括标志板以及与所述标志板上的指示区域重叠设置的灯珠阵列。
优选地,所述灯珠阵列中的每个灯珠均为能够以白、黄、红三种颜色发光的LED灯珠。
优选地,所述行车诱导标志通过旋转式立柱安装在所述滑块上,所述旋转式立柱包括上柱和下柱,所述下柱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上柱与所述行车诱导标志连接,所述上柱能够相对于所述下柱绕两者共同的轴线自由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8010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侧围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 下一篇:一种改良V字形梨树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