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门导管的线上上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82505.0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50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祥;李平;梁富金;钱杨;谢小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庆帝伯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13/02 | 分类号: | B05B13/02;B05B7/02;B05B12/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娄岳 |
地址: | 246008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门 导管 线上 上油 装置 | ||
一种气门导管的线上上油装置,包括:链轮轨道,所述链轮轨道的一端安装有推料气缸,在链轮轨道行程路径并靠近推料气缸一侧的上方安装有雾化器,所述雾化器用于对链轮轨道上的气门导管实现雾化喷油;油箱,所述油箱设置在链轮轨道的一侧,其内部安装有油泵,所述油泵连接有溢流阀;所述溢流阀通过软管连接至雾化器。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通过链轮轨道对气门导管的输送,并在输送过程中通过雾化器对其实施实时的喷油操作,且结合气门导管自身的圆柱体结构于链轮轨道上的翻转效果实现了其外壁的全方位上油,不仅免除了浸油甩干机的大资本投入,同时气门导管于链轮轨道上可以逐个上油,避免了因相互碰撞或落差冲击强导致的外观打痕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门导管上油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气门导管的线上上油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气门导管的生产应用当中缺乏线上上油装置,一般采用的方式是在线上转运后通过人工将其浸油,其使用到的浸油甩干机设备投资大,操作人员多,油品损耗也大。同时,在浸油甩干过程中存在因相互碰撞或落差冲击强导致的外观打痕问题,造成大量的外观不良和内检不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具体为一种气门导管的线上上油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门导管的线上上油装置,包括:链轮轨道,所述链轮轨道的一端安装有推料气缸,在链轮轨道行程路径并靠近推料气缸一侧的上方安装有雾化器,所述雾化器用于对链轮轨道上的气门导管实现雾化喷油;油箱,所述油箱设置在链轮轨道的一侧,其内部安装有油泵,所述油泵连接有溢流阀;其中,所述溢流阀通过软管连接至雾化器。
所述链轮轨道的末端一侧设置有链轮轨道电机。
所述油箱外侧还分别安装有喷气电磁阀开关、进油电磁阀开关和推料气缸电磁阀开关;其中,所述喷气电磁阀开关连接至雾化器,所述进油电磁阀开关连接雾化器,所述推料气缸电磁阀开关连接至推料气缸。
所述雾化器的喷头端位于链轮轨道宽度方向的中部位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通过链轮轨道对气门导管的输送,并在输送过程中通过雾化器对其实施实时的喷油操作,油量少,且覆盖面大,且结合气门导管自身的圆柱体结构于链轮轨道上的翻转效果实现了其外壁的全方位上油,不仅免除了浸油甩干机的大资本投入,同时气门导管于链轮轨道上可以逐个上油,避免了因相互碰撞或落差冲击强导致的外观打痕问题,有效的提升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推料气缸、2链轮轨道、3雾化器、4链轮轨道电机、5溢流阀、6油泵、7油箱、8喷气电磁阀开关、9进油电磁阀开关、10推料气缸电磁阀开关、11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图1和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于本案中,采用了一种气门导管的线上上油装置,通过气门导管于链轮轨道2上运动的过程途中实施对其雾化喷油的方式,使其表面能均匀上油,不仅有效的降低了用油量,同时由于气门导管其自身的圆柱体结构,能使其在链轮轨道2上可以绕周向滚动,以便于可以均匀喷油至其外表面,具体来说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庆帝伯粉末冶金有限公司,未经安庆帝伯粉末冶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825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河道淤泥处理用的高压压滤脱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医用引流管打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