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精滤控流量移动加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36603.0 | 申请日: | 202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976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李佳蔚;李永香;姚雁南;韩晓昆;李常卫;张杰;汪小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兰州电源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7/76 | 分类号: | B67D7/76;B67D7/78;B67D7/58;B67D7/42;B67D7/30;B67D7/16;B67D7/04 |
代理公司: | 西安维赛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57 | 代理人: | 张瑾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轮机 发电 机组 精滤控 流量 移动 加油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一种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精滤控流量移动加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罐、用于为所述储油罐内的储油循环过滤的过滤装置和排油泵,以及用于输出过滤后储油的加油枪和用于控制加油量的加油双向泵;还包括在所述移动燃气轮机具有的油箱上设有的油位探测器,油位探测器通过变送器与PLC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油位探测器用于采集所述燃气轮机负荷及耗油量,并将实时油耗量通过变送器发送至所述的PLC控制器,PLC控制器用于根据实时油耗量,控制所述的加油双向泵调整输油量。本实用新型设备集成度高,占空间少,同时减少管路的长度,可以降低油品在输送时的压力损失,实现大流量,精量低功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气轮机加油装置领域,尤其涉及燃气轮机移动精量加油系统。
背景技术
燃气轮机(Gas Turbine)是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为工质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将燃料的能量转变为有用功的内燃式动力机械,是一种旋转叶轮式热力发动机。在中国,按照不同的类型主要运用在工业和船用以及机械驱动和大型电站中。
目前的移动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加油系统用于对燃气轮机提供燃油,以满足燃气轮机在正常工作时的燃烧。辅助加油装置的作用是为燃气轮机机组提供数量充足的、温度和压力合适的、洁净的燃油,以确保燃气轮机机组安全可靠地运行,防止发生喷油嘴堵塞等事故。
现有的移动燃气轮机加油系统都没有滤油装置,无法提供满足燃气轮机要求的高洁净燃油,洁净精度较低,同时,现有的移动加油系统都是人工定流量加油,无法实现跟踪燃气轮机负荷实时精确供油,不能与燃气轮机建立通讯,无法实现无人看管、自动加油。在连续长时间供油的工况条件下,容易出现燃油溢出油箱或断油的状况,造成安全事故或停机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备集成度高,占空间少,降低油品在输送时的压力损失,实现流量可控,精滤低功耗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精滤控流量移动加油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精滤控流量移动加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罐、用于为所述储油罐内的储油循环过滤的过滤装置和排油泵,以及用于输出过滤后储油的加油枪和用于控制加油量的加油双向泵;
所述的过滤装置包括在所述储油罐与排油泵之间的油路上依次设有的第一过滤器、聚结分离装置和油水分离装置,油水分离装置的储油出口通过回油管路与所述排油泵的入口相连通,排油泵的出口管路通过第二过滤器回油至所述的储油罐中;所述油水分离装置的出水管路通过排水储罐与排水装置相连通,所述的排水储罐用于存储油水分离装置分离出的水,并在达到存储限量后报警排水;在所述储油罐和第一过滤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在油水分离装置上设有第二电磁阀,在第二过滤器与储油罐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三电磁阀,在第一过滤器与聚结分离装置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截止阀;
所述的储油罐的放油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的加油双向泵入口相连通,加油双向泵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的加油枪相连通,在储油罐和加油双向泵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连通设有第一球阀、前置过滤器和电动球阀,在电动球阀与双向泵之间设有真空表;所述加油双向泵与加油枪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连通设有精密过滤器、流量计、第二电动球阀以及快换接头,在流量计与第二电动球阀之间的管路上连通设有压力表和压力开关;
还包括在所述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具有的油箱上设有的油位探测器,油位探测器通过变送器与PLC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油位探测器用于采集所述燃气轮机负荷及耗油量,并将实时油耗量通过变送器发送至所述的PLC控制器,PLC控制器用于根据实时油耗量,控制所述的加油双向泵调整输油量。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过滤器具有两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与所述的聚结分离装置相连通,另一个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过滤器与储油罐之间的管路相连通,在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另一个出口的管路上设有第四电磁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兰州电源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兰州电源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366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旧蓄电池拆解分离系统
- 下一篇:一种劲性复合隔离桩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