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镁合金焊接的代步车框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12417.3 | 申请日: | 202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20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律超恒;何思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镁莱特(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9/20 | 分类号: | B62K19/20;B62K1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互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2 | 代理人: | 成秋丽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镁合金 焊接 代步 框架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镁合金焊接的代步车框架结构,包括前车架,所述前车架的后侧活动连接有中车架,所述中车架的后侧活动安装有后车架,所述前车架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固定螺栓,所述后车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焊接机构,所述焊接机构包括第一镁合金矩形管、第一圆管、车架梁、镁合金型材、座管、第二镁合金矩形管和第二圆管,所述前车架包括第一镁合金矩形管,所述第一镁合金矩形管的后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圆管。本实用新型通过用镁合金材料,镁合金密度1.8g/cm3,钢的密度7.8g/cm3,碳素钢的比强度为66N*m/kg,而镁合金的比强度为154N*m/kg,采用镁合金使车体更轻,将前车架、中车架和后车架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使前车架、中车架和后车架连接更稳固,从而实现结构减重增强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镁合金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镁合金焊接的代步车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代步车的车身多由金属制造的前车架、中车架和后车架连接组装而成,前车架、中车架和后车架多由钢管、钢板等钢材焊接而成,前车架、中车架和后车架之间的连接多为焊接和螺栓连接,代步车的前车架支撑前轮和舵手,代步车的中车架占据车身总长的主要部分并且支撑座管,代步车的后车架支撑电机和后轮。
现有的代步车应用十分广泛,具有方便老年人操作的优点,目前市场上现有的代步车,车身采用钢结构,钢的密度较大,因此大多存在代步车整体重量较大,不便于搬运和携带的问题,故而提出一种镁合金焊接的代步车框架结构,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镁合金焊接的代步车框架结构,首先采用镁合金材料,镁合金密度1.8g/cm3,钢的密度7.8g/cm3,碳素钢的比强度为66N*m/kg,而镁合金的比强度为154N*m/kg,采用镁合金使车体更轻,将前车架、中车架和后车架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使前车架、中车架和后车架连接更稳固,从而实现结构减重增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镁合金焊接的代步车框架结构,包括前车架,所述前车架的后侧活动连接有中车架,所述中车架的后侧活动安装有后车架,所述前车架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固定螺栓,所述后车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焊接机构。
优选地,所述焊接机构包括第一镁合金矩形管、第一圆管、车架梁、镁合金型材、座管、第二镁合金矩形管和第二圆管,所述前车架包括第一镁合金矩形管,所述第一镁合金矩形管的后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圆管,所述第一圆管的后侧固定安装有车架梁。
优选地,所述车架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镁合金型材,所述镁合金型材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座管,所述镁合金型材的后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镁合金矩形管,所述第二镁合金矩形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圆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镁合金矩形管的外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座均呈U形,两个所述连接座的相对一侧分别与第一镁合金矩形管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圆管焊接在第一镁合金矩形管的顶部,所述车架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车架梁的前侧呈弯曲状且搭在第一圆管上,两个所述车架梁的相对一侧分别与镁合金型材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所述镁合金型材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位于座管的前侧,所述第二镁合金矩形管的数量为两个。
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二镁合金矩形管的前侧分别与两个车架梁的后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圆管的底部第二镁合金矩形管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镁合金型材焊接在车架梁上,所述车架梁的右侧固定安装有镁合金连接杆,两个所述车架梁的相对一侧分别与镁合金连接杆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座的内部均活动安装有前轮,所述第一镁合金矩形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向限位杆,第一圆管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转向舵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镁莱特(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镁莱特(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124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