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货车驾驶室前处理电泳输送装置和驾驶室前处理电泳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550101.6 | 申请日: | 202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30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利锐;边春利;陆野;王飞;杨牧;王少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3/12 | 分类号: | C25D13/12;C25D13/20;C25D1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景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2 | 代理人: | 贾玉姣 |
地址: | 1014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货车 驾驶室 处理 电泳 输送 装置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货车驾驶室前处理电泳输送装置和驾驶室前处理电泳系统,所述货车驾驶室前处理电泳输送装置包括:承载轨道;翻转小车,所述翻转小车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承载轨道,所述货车驾驶室适于安装于所述翻转小车;行走驱动机构,所述行走驱动机构与所述翻转小车相连,所述行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翻转小车在所述承载轨道上移动;翻转驱动机构,所述翻转驱动机构与所述翻转小车相连,所述翻转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翻转小车翻转以带动所述货车驾驶室翻转,所述翻转小车的最大翻转角度为不小于36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货车驾驶室前处理电泳输送装置,具有减小占地面积、降低耗能、提升前处理电泳质量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货车驾驶室前处理电泳输送装置和驾驶室前处理电泳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货车驾驶室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电泳涂装处理及电泳前处理,通常采用自行葫芦、积放链输送设备和摆杆输送设备对货车驾驶室进行输送,但驾驶室只能以较小的角度进入前处理电泳槽中,导致输送距离过长,运行能耗较高,并且,驾驶室在前处理电泳槽中无法翻转,无法保证电泳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货车驾驶室前处理电泳输送装置,该货车驾驶室前处理电泳的翻转输送装置具有减小占地面积、降低耗能、提升电泳质量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货车驾驶室前处理电泳输送装置,包括:承载轨道;翻转小车,所述翻转小车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承载轨道,所述货车驾驶室适于安装于所述翻转小车;行走驱动机构,所述行走驱动机构与所述翻转小车相连,所述行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翻转小车在所述承载轨道上移动;翻转驱动机构,所述翻转驱动机构与所述翻转小车相连,所述翻转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翻转小车翻转以带动所述货车驾驶室翻转,所述翻转小车的最大翻转角度为不小于36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货车驾驶室前处理电泳输送装置,具有减小占地面积、降低耗能、提升电泳质量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翻转小车包括:主轴,所述主轴的一端支撑于所述承载轨道,所述行走驱动机构支撑于所述承载轨道,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行走驱动机构,所述行走驱动机构和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均连接于所述主轴的另一端;托臂,所述托臂安装于所述主轴的外周面,用于固定所述货车驾驶室。
进一步地,所述托臂为多个,多个所述托臂沿所述主轴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托臂包括:第一托臂和第二托臂,所述第一托臂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托臂的一端相连且共同安装于所述主轴的外周面,所述第一托臂和所述第二托臂之间的距离向远离所述主轴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一托臂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托臂的另一端用于固定所述货车驾驶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货车驾驶室前处理电泳输送装置,还包括:加强梁,所述加强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托臂的所述另一端,所述加强梁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托臂的另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托臂的所述另一端构造有第一弹性锁紧钩,所述第二托臂的所述另一端构造有第二弹性锁紧钩,所述第一弹性锁紧钩和所述第二弹性锁紧钩通过钩挂锁紧滑橇以固定所述货车驾驶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货车驾驶室前处理电泳输送装置还包括:驱动载体,所述行走驱动机构和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均安装于所述驱动载体,所述驱动载体和所述翻转小车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承载轨道,所述行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驱动载体和所述翻转小车相对所述承载轨道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轨道包括:重载轨道,所述驱动载体安装于所述重载轨道;轻载轨道,所述轻载轨道与所述重载轨道平行设置,所述翻转小车安装于所述轻载轨道。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小车安装有滑轮,所述滑轮配合于所述轻载轨道滚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5501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热井用一体化数据采集设备
- 下一篇:一种铸钢管管模及其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