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摸控制板和头戴式耳机有效
申请号: | 202220454317.2 | 申请日: | 202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86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彭久高;吴海全;李亚鹏;师瑞文;张传奇;张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冠平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96 | 分类号: | H03K17/96;H03K17/14;H05K1/11;H03K17/081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洪铭福 |
地址: | 518117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摸 控制板 头戴式 耳机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触摸控制板和头戴式耳机。触摸控制板包括:触摸片、触摸检测模块,触摸片用于检测用户的触摸动作,触摸检测模块连接触摸片,触摸检测模块包括电源连接焊盘和信号输出焊盘,电源连接焊盘用于连接电源模块并接收驱动信号,信号输出焊盘用于连接处理器并输出触摸信号,电源连接焊盘和信号输出焊盘均包括至少一个过孔。通过在电源连接焊盘和信号输出焊盘上均设置至少一个过孔,在焊接电源模块和处理器时,焊盘上的过孔会将热量传导至其他层,从而保证焊盘不会因为局部受热导致从基板上起皮脱落,且焊锡可以通过过孔连接基板的内部,从而提升焊盘的抗拉性能,提高了触摸控制板的质量,减少触摸控制板的损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触摸控制板和头戴式耳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头戴式耳机的触摸控制板上需要预留的焊盘多且密集,在焊盘与其他组件焊接的过程中,容易受热起皮,且焊接后焊盘容易因为受力导致脱落,从而造成触摸控制板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触摸控制板,能够提升焊盘的耐热性,并在焊接完成后提升焊盘的抗拉性能,从而减少触摸控制板的损坏。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触摸控制板的头戴式耳机。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触摸控制板,包括:触摸片、触摸检测模块,所述触摸片用于检测用户的触摸动作,所述触摸检测模块连接所述触摸片,所述触摸检测模块包括电源连接焊盘和信号输出焊盘,所述电源连接焊盘用于连接电源模块并接收驱动信号,所述信号输出焊盘用于连接处理器并输出触摸信号,所述电源连接焊盘和所述信号输出焊盘均包括至少一个过孔。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控制板,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触摸检测模块的电源连接焊盘和信号输出焊盘上均设置至少一个过孔,在触摸控制板需要焊接电源模块和处理器时,焊盘上的过孔会将焊接时的热量传导至其它层,从而保证焊盘在焊接过程中不会轻易因为局部受热导致从基板上起皮脱落,且在焊接完成后,焊锡可以通过过孔连接基板的内部,从而提升焊盘的抗拉性能,在受力时不会轻易发生脱落,提高了触摸控制板的质量,减少触摸控制板的损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触摸检测模块包括:触摸检测芯片,所述触摸检测芯片的传感器输入端连接所述触摸片,所述触摸检测芯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连接焊盘,所述触摸检测芯片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输出焊盘。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触摸检测模块还包括:静电保护二极管,所述静电保护二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触摸检测芯片的传感器输入端,所述静电保护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触摸检测模块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触摸检测芯片的传感器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触摸检测模块还包括:磁珠,所述磁珠的一端连接所述触摸检测芯片的电源输入端,所述磁珠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连接焊盘。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触摸检测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触摸检测芯片的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触摸片为FPC触摸片。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触摸控制板。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触摸控制板的模块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触摸检测模块的电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冠平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冠平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543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逆变器上壳固定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MBR膜壳结构及MBR膜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