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油蒸发系统泄漏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36145.9 | 申请日: | 202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96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邹洪波;张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8 | 分类号: | G01M3/28;F02M25/08;F02D41/22;F02B7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庆艺;黄健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油 蒸发 系统 泄漏 监测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公开提供一种燃油蒸发系统泄漏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响应于设定监测条件满足,确定炭罐通风阀和炭罐电磁阀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响应于油箱内完成建立真空度的过程,确定油箱内的压力下降到设定值且燃油蒸发系统中不存在第一类泄漏情况,基于第一设定工况下的油箱压力变化速率,确定燃油蒸发系统中不存在第二类泄漏情况和炭罐电磁阀故障,响应于油箱内完成补气的过程,基于第一设定工况下的油箱压力变化量,确定燃油蒸发系统中不存在炭罐电磁阀故障。本公开实现了规避相关设备故障造成的燃油蒸发系统泄漏监测结果不准确的情况,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发动机进气歧管真空法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油蒸发系统泄漏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搭载汽油发动机的车辆,由于汽油易挥发性,使得燃油箱中充满大量油蒸汽。在发动机运转时,油蒸汽一般依次通过由油箱、炭罐、炭罐通风阀(或等效装置,如气泵等)、炭罐电磁阀及若干管路等组成的燃油蒸发系统引入到发动机进气歧管,随进气流一并进入到发动机气缸中进行燃烧,既提高车辆燃油经济性,又防止大量油蒸汽泄漏到大气中污染环境。为防止油蒸汽泄漏,还需要对燃油蒸发系统中的油蒸汽泄漏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维修。
现有油蒸汽泄漏监测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发动机进气歧管真空法,该方法需要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通过发动机进气歧管抽气将油箱内压力降为负压,再根据压力变化状态识别泄漏情况。
但发动机进气歧管真空法的监测依赖于炭罐电磁阀的工作状态,因此,需要在进行监测之前单独对炭罐电磁阀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但由于发动机进气歧管真空法在监测过程中仍涉及炭罐电磁阀的开闭动作,因此,如果对炭罐电磁阀进行监测之后,炭罐电磁阀还是出现故障,同样会导致无法有效监测燃油蒸发系统泄漏情况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燃油蒸发系统泄漏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燃油蒸发系统泄漏监测时,若出现炭罐电磁阀故障,会无法有效监测燃油蒸发系统泄漏情况的影响。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燃油蒸发系统泄漏监测方法,燃油蒸发系统泄漏监测方法包括:
响应于设定监测条件满足,确定炭罐通风阀和炭罐电磁阀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响应于油箱内完成建立真空度的过程,确定油箱内的压力下降到设定值且燃油蒸发系统中不存在第一类泄漏情况,第一类泄漏情况用于表示等效直径在第一数值范围的泄漏点对应的泄漏情况;
基于设定过程中的油箱压力变化速率和油箱压力变化量,确定燃油蒸发系统中不存在炭罐电磁阀故障和第二类泄漏情况,第二类泄漏情况用于表示等效直径在第二数值范围的泄漏点对应的泄漏情况。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燃油蒸发系统泄漏监测装置,该燃油蒸发系统泄漏监测装置包括:
条件判断模块,用于响应于设定监测条件满足,确定炭罐通风阀和炭罐电磁阀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第一监测模块,用于响应于油箱内完成建立真空度的过程,确定油箱内的压力下降到设定值且燃油蒸发系统中不存在第一类泄漏情况,第一类泄漏情况用于表示等效直径在第一数值范围的泄漏点对应的泄漏情况;
第二监测模块,用于基于设定过程中的油箱压力变化速率和油箱压力变化量,确定燃油蒸发系统中不存在炭罐电磁阀故障和第二类泄漏情况,第二类泄漏情况用于表示等效直径在第二数值范围的泄漏点对应的泄漏情况。
第三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设备,该控制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控制设备执行如本公开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对应的燃油蒸发系统泄漏监测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361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