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羽绒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11197.0 | 申请日: | 202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19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董文贵;刘宝强;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众成羽绒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9/00 | 分类号: | D06M19/00;A41D3/00;A41D31/00;A41D31/30;A47G9/02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联创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30 | 代理人: | 刘刚 |
地址: | 211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羽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羽绒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纺织材料技术领域,是由如下按重量份计的各填充物原料制成:改性脱脂羽绒75‑85份、牛奶蛋白纤维10‑20份、壳聚糖纤维5‑10份;所述改性脱脂羽绒是通过改性剂改性脱脂羽绒而成,所述改性剂包括如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组成:环氧大豆油3‑5%、氧化石墨烯10‑15%、水溶性聚合环糊精15‑25%、咖啡酸5‑10%,余量为超支化聚季铵盐氨基酸。本发明公开的抗菌羽绒抗菌效果显著,性能稳定性佳,耐水洗牢度高、蓬松度和保暖性能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菌羽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羽绒制品以其优异的轻质保暖的特点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无论是在服装还是家纺领域,羽绒服、羽绒被、羽绒枕等产品的市场越来越大,消费者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然而,现有的羽绒制品原料不具有抗菌功能,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由于与人体密切接触,极易产生细菌污染造成羽绒霉变、虫蛀和细菌繁殖及产生异味,危及人们的健康。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抗菌羽绒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引起了的人们的广泛重视。
目前抗菌羽绒通常是通过抗菌整理来实现抗菌功能的,通过这种方法制得的抗菌羽绒普遍存在耐水洗牢度不高、蓬松度降低、保暖效果下降等问题。如中国专利申请CN1492092A公开了一种“抗菌羽绒及其制作方法”,它是在羽绒的粗洗后,加入适量的宁泰抗菌剂,再经过浸泡、脱水、烘干制成抗菌羽绒成品。该方法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抗菌效果不理想,附着力差,洗涤后抗菌剂易脱落,长效性差。
可见,开发一种抗菌效果显著,性能稳定性佳,耐水洗牢度高、蓬松度和保暖性能好的抗菌羽绒及其制备方法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广泛的市场价值和应用前景,对促进羽绒领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效果显著,性能稳定性佳,耐水洗牢度高、蓬松度和保暖性能好的抗菌羽绒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菌羽绒,是由如下按重量份计的各填充物原料制成:改性脱脂羽绒75-85份、牛奶蛋白纤维10-20份、壳聚糖纤维5-10份;所述改性脱脂羽绒是通过改性剂改性脱脂羽绒而成,所述改性剂包括如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组成:环氧大豆油3-5%、氧化石墨烯10-15%、水溶性聚合环糊精15-25%、咖啡酸5-10%,余量为超支化聚季铵盐氨基酸。
优选的,所述超支化聚季铵盐氨基酸的来源无特殊要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超支化聚季铵盐氨基酸是按专利文献CN112080259B中实施例1的方法制成。
优选的,所述水溶性聚合环糊精是由山东滨州智源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优选的,所述氧化石墨烯为单层氧化石墨烯,厚度为1nm,单层片径0.2-10μm,单层率>95%,振实密度270g/L,由上海函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羽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预处理:将天然羽绒、水和脱脂剂混合,进行一次水洗、脱脂处理;然后放入水洗池中进行二次水洗,去除原生羽绒的臭味,烘干后加入五箱机分毛;
步骤S2、改性脱脂羽绒的制备:将改性剂各组分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然后加入混合溶剂中,搅拌分散均匀,再将经过步骤S1预处理后的羽绒浸泡在其中5-8小时,取出后烘干,得到改性脱脂羽绒;
步骤S3、复合:将经过步骤S2制成的改性脱脂羽绒、牛奶蛋白纤维和壳聚糖纤维按重量份混合均匀,再通过紫外光杀菌后,得到抗菌羽绒成品。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天然羽绒、水、脱脂剂的质量比为1:(3-5):(0.03-0.05);所述一次水洗的温度为40-60℃,时间为25-3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众成羽绒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众成羽绒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111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