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油发动机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28876.1 | 申请日: | 202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53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冶雨航;李国卿;唐菌梨;袁开启;关闯;侯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隆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8 | 分类号: | F02F1/18;F02M43/04;F02M5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吕小琴 |
地址: | 400050 重庆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油 发动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油发动机,包括气缸体及夹气喷射阀体,所述气缸体上设置有启动减压孔;所述夹气喷射阀体包括喷气组件及混合气回收腔,所述喷气组件包括混合腔及喷气阀,所述混合腔用于将燃油与加热后的气体混合形成高滚流混合气,所述喷气阀将混合腔内形成的高滚流混合气通过节气门喷入气缸体内,所述混合气回收腔连接于所述启动减压孔与混合腔之间用于回收从减压孔排出的混合气。本发明能够解决重油发动机冷启动时燃油温度低、雾化差的问题,结合气缸体启动减压孔的设计,对整个燃油喷射系统结构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设计,回收利用发动机气缸体启动减压孔排出的燃油混合气体,将燃油进行夹气喷射与其充分混合,提高重油发动机的冷启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油发动机。
背景技术
活塞式重油(航空煤油)发动机在冷启动过程中,因燃油本身的特性,存在燃油温度低、雾化差、难以形成火核导致发动机存在启动困难的问题。为加强混合气的雾化质量、快速提升燃烧室温度、以加快火核的形成,目前常用提高启动转速、燃油温度、点火能量的方式来优化启动性能。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重油发动机,能够解决重油发动机冷启动时燃油温度低、雾化差的问题,结合气缸体启动减压孔的设计,对整个燃油喷射系统结构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设计,回收利用发动机气缸体启动减压孔排出的燃油混合气体,将燃油进行夹气喷射与其充分混合,提高重油发动机的冷启动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重油发动机,能够解决重油发动机冷启动时燃油温度低、雾化差的问题,结合气缸体启动减压孔的设计,对整个燃油喷射系统结构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设计,回收利用发动机气缸体启动减压孔排出的燃油混合气体,将燃油进行夹气喷射与其充分混合,提高重油发动机的冷启动性能。
本发明的重油发动机,包括气缸体及夹气喷射阀体,所述气缸体上设置有启动减压孔;所述夹气喷射阀体包括喷气组件及混合气回收腔,所述喷气组件包括混合腔及喷气阀,所述混合腔用于将燃油与加热后的气体混合形成高滚流混合气,所述喷气阀将混合腔内形成的高滚流混合气通过节气门喷入气缸体内,所述喷气阀设置于所述混合腔与节气门之间用于向气缸体内喷射燃油混合气,确保喷气阀打开时能完全排出当次喷油形成的混合气,所述混合气回收腔连接于所述启动减压孔与混合腔之间用于回收从减压孔排出的混合气。发动机气缸体设置有启动减压孔,减小启动气体压缩阻力;当发动机进行启动时,发动机曲轴转速低,活塞上下移动速度较慢,在压缩行程中,活塞向上止点移动,气缸内气体被压缩,部分气体可通过启动减压孔排出,进而极大的减小压缩行程时的阻力,使得发动机能在较小的启动转矩下启动;当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发动机曲轴转速快,活塞上下运动的速度也非常快,被压缩的气体仅有少量会通过启动减压孔排出气缸,对发动机正常工作下的工作性能影响较小;活塞式重油(航空煤油)发动机在冷启动过程中,因燃油本身的特性,存在燃油温度低、雾化差、难以形成火核导致发动机启动困难,将气缸体启动减压孔本应排出的燃油混合气体进行回收利用,回收气体通过单向阀进入混合气回收腔进行加热,后与燃油混合雾化,再由喷气阀将燃油混合气喷入节气门,燃油混合气与空气混合后通过簧片阀进入发动机,最终进入燃烧室点火燃烧;发动机启动前燃油泵先开始工作,燃油进入喷油冒进行加热,当温度达到所需启动温度时,发动机点火启动,喷油器工作;燃油途径混合腔、喷气阀进入节气门,最终进入气缸体,混合气回收腔通过连通管道和单向阀与气缸体启动减压孔相连;发动机启动时,启动减压孔排出的少量燃油混合气体进入混合气回收腔,通过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反馈,第二加热塞对混合气回收腔进行气体加热;加热后的气体通过腔室连接道进入混合腔,利用混合腔的结构,使喷油器所喷燃油与加热后的气体在混合腔形成滚流充分混合雾化,再由喷气阀喷入节气门,最终进入燃烧室点火燃烧,当发动机正常工作后,第二加热塞将不再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隆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隆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288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