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结构碳纤维管的离型膜缠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73263.2 | 申请日: | 2022-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18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姚力军;潘杰;王学泽;张建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江丰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3/60 | 分类号: | B29C53/60;B29C53/82;B29C6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牛海燕 |
地址: | 3154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 结构 碳纤维 离型膜缠带 方法 | ||
1.一种组合结构碳纤维管的离型膜缠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缠带方法包括:将碳纤维布卷覆在模芯上,采用缠带方式将离型膜带贴覆在所述碳纤维布外侧;
所述模芯的结构为两端为直管、中间为圆台形管;
所述缠带方式为:以第一缠带线速度及第一缠带拉力将离型膜带贴覆至直管长度的80%以内,然后以第二缠带线速度及第二缠带拉力下将离型膜带贴覆至圆台形管长度的50%以内,剩余部分采用第三缠带线速度及第三缠带拉力进行贴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型膜缠带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端所述直管的直径为24-26mm,长度为950-1050mm;
优选地,另一端所述直管的直径为10-12mm,长度为25-28mm;
优选地,所述圆台形管的长度为950-10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型膜缠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带依次从直径为24-26mm直管的一端采用缠带方式贴覆至直径为10-12mm直管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离型膜缠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缠带线速度为2300-2400rpm;
优选地,所述第一缠带拉力为4.1-4.3kg。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离型膜缠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缠带线速度为1800-2000rpm;
优选地,所述第二缠带拉力为4.5-4.75kg。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离型膜缠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缠带线速度为2800-3000rpm;
优选地,所述第三缠带拉力为3.8-4kg。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离型膜缠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带的缠带进给速度为7-13mm/s。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离型膜缠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带的宽度为10-12mm,优选为10mm。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离型膜缠带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离型膜带的带距为1.5-2.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离型膜缠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缠带方法包括:将碳纤维布卷覆在模芯上,采用缠带方式将离型膜带贴覆在所述碳纤维布外侧;
所述模芯的结构为两端为直管、中间为圆台形管;一端所述直管的直径为24-26mm,长度为950-1050mm;另一端所述直管的直径为10-12mm,长度为25-28mm;所述圆台形管的长度为950-1000mm;
所述离型膜带依次从直径为24-26mm直管的一端采用缠带方式贴覆至直径为10-12mm直管的一端;以第一缠带线速度为2300-2400rpm及第一缠带拉力为4.1-4.3kg下将离型膜带贴覆至直径为24-26mm的直管长度的80%以内,然后以第二缠带线速度为1800-2000rpm及第二缠带拉力为4.5-4.75kg下将离型膜带贴覆至圆台形管长度的50%以内,剩余部分以第三缠带线速度为2800-3000rpm及第三缠带拉力为3.8-4kg进行贴覆;所述离型膜带的缠带进给速度为7-13mm/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江丰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江丰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7326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