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布式涵道风扇组合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68800.4 | 申请日: | 2022-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55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民;俞浪;熊俊辉;徐茂;陆佳南;胡文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06 | 分类号: | G01M9/06;G01M9/02;G01M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赵世发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式 风扇 组合 测试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涵道风扇组合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所述分布式涵道风扇组合测试装置包括:导轨,沿一三维坐标系的X轴方向延伸;至少一测试单元,所述测试单元包括风洞天平、涵道风扇连接件、旋转基座、升降安装板和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升降安装板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旋转基座设置在所述升降安装板上,所述风洞天平设置在所述旋转基座上,所述涵道风扇连接件固定设置在所述风洞天平上,待测的涵道风扇能够被安装在所述涵道风扇连接件上。本发明可以测量单个涵道风扇的力学特性、多个涵道风扇的组合特性、涵道风扇之间的气动干扰,并能够验证流体仿真计算的结果,为分布式多涵道风扇工程应用提供试验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分布式涵道风扇组合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属于涵道风扇测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涵道风扇具有气动效率高、安全性好以及噪音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等领域。随着航空、船舶等行业的不断发展,分布式的多涵道风扇应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单个涵道风扇的测试装置类型很多,然而针对多个涵道风扇组合测试的方案仍然少有。CN111413063A中公开了一种测试装置,通过释放涵道风扇的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自由度测得涵道风扇飞行时的姿态角,提升涵道风扇测试精准度和全面性,但是未考虑测试装置对涵道风扇气流的影响,且只能对单个涵道风扇进行测试。另外风洞测试系统十分复杂且价格昂贵。
然而,分布式多涵道风扇不论是并排布置,还是前后布置,都存在气动耦合干扰,因而多涵道风扇组合的力学性能并不能由单个涵道风扇的力学性能等比计算得到。在一定程度上,流体仿真分析虽然能够获得力学数据,但仿真分析和物理试验结果存在偏差,且这些偏差在精确的动力输出控制中并不能忽略,工程应用中需要通过专用的试验装置和方法进行力学性能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布式涵道风扇组合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涵道风扇组合测试装置,包括:
导轨,沿一三维坐标系的X轴方向延伸;
至少一测试单元,所述测试单元包括风洞天平、涵道风扇连接件、旋转基座、升降安装板以及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导轨上并能够沿所述导轨活动,所述升降安装板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所述升降安装板能够在所述支架上沿所述三维坐标系的Z轴方向升降以及绕所述三维坐标系的Y轴转动,所述旋转基座设置在所述升降安装板上,且所述旋转基座能够绕所述三维坐标系的Z轴转动,所述风洞天平上设置在所述旋转基座上,且能够随所述旋转基座同步转动,所述涵道风扇连接件固定设置在所述风洞天平上,待测的涵道风扇能够被安装在所述涵道风扇连接件上。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涵道风扇组合测试方法,包括:
提供所述的分布式涵道风扇组合测试装置,将待测的涵道风扇固定在所述涵道风扇连接件上;
以及,改变待测的涵道风扇于涵道风扇连接件上的位置、使所述旋转基座的绕所述Z轴转动以改变旋转基座的倾转角度、使所述升降安装板沿支架升降以改变升降安装板于Z轴上的高度、使所述升降安装板绕Y轴转动以改变所述升降安装板的倾转角、使所述支架沿导轨运动以改变相邻两个测试单元沿X轴的间距中的至少一者,并对待测的涵道风扇进行测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涵道风扇组合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可以测量单个涵道风扇的力学特性、多个涵道风扇的组合特性、涵道风扇之间的气动干扰,并能够验证流体仿真计算的结果,为分布式多涵道风扇工程应用提供试验支撑;以及,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涵道风扇组合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可满足不同尺寸、不同数量的涵道风扇进行测试,具有操作方便、通用性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典型实施案例中提供的一种多涵道风扇组合力学性能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688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