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光谱图像的渐变融合模型建立方法及融合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42947.6 | 申请日: | 2022-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08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田杰;余鹏;任佳;杜进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N3/0464 | 分类号: | G06N3/0464;G06N3/048;G06N3/082;G06V10/774;G06T5/50;G06T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熊贤卿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谱 图像 渐变 融合 模型 建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光谱图像的渐变融合模型建立方法,包括:构建一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的光照感知子网络并训练;构建一基于深度保分离卷积的渐变融合模型,并建立训练集;对渐变融合模型进行训练;并计算辅助强度损失值、纹理损失值以及光照损失值;对所述损失值进行加权处理,获得综合损失值,以调整所述渐变融合模型中各模块的参数;采用训练集继续对渐变融合模型进行训练,直到所述综合损失值收敛,获得训练好的渐变融合模型。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图像融合方法。实施本发明,可以降低多光谱图像的渐变融合模型的计算量,并使融合后图像兼顾细节纹理信息和热能目标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融合数据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光谱图像的渐变融合模型建立方法及融合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设备分布分散,广泛,地形复杂,使用人力实地监测电力设备成本高昂。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多源传感器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电力设备的监测中去,尤以红外与可见光图像传感器最为常见。
可见光图像通常拥有较高的像素和图像清晰度,人类视觉感知效果好,但很容易受到极端自然条件影响,比如光照条件差,云雨雾等天气。
红外图像能够与可见光图像互补,具有很强的适应复杂场景能力,但通常像素低,蕴含细节纹理信息量小。随着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成熟,把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成为一张图像,获取两者独有信息,融合二者共同信息成为现实,这会极大降低二者图像信息冗余量,集成重要信息,降低检测电力设备运行状况的难度。
传统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技术主要有主成分分析,多尺度变换,小波变换和基于稀疏表示的方法。经过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很难再有明显突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融合模型适应多场景能力差,对设计者数学功底要求高,融合速度慢,融合效果提升小,边缘模糊,对比度低,细节丢失等。
深度学习时代的蓬勃发展,助推了解决上述问题,当前研究者大量的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范式对图像进行融合,提升模型泛化性能,深度学习图像融合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基于自编码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基于生成对抗网络。
但由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模型结构层次多,计算量大,存储和运行过程中对算力要求高,还难以在移动式和嵌入式设备上进行广泛应用,给实际工程应用过程带来了诸多不利,也阻碍了深度学习应用与深度推广。因此,迫切需要兼顾性能可靠与轻量化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光谱图像的渐变融合模型建立方法及融合方法,可以降低多光谱图像的渐变融合模型的计算量,并使融合后图像兼顾细节纹理信息和热能目标信息。
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多光谱图像的渐变融合模型建立方法,其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构建一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的光照感知子网络,采用预定数量的白天场景与夜间场景的可见光图片对其进行训练,获得训练好的光照感知子网络;
步骤S11,构建一基于深度保分离卷积的渐变融合模型,并建立训练集;所述渐变融合模型至少包括两个特征提取模块、特征互补模块以图像重构模块;所述训练集包括多组图片对,每一组图片对包括同一位置拍摄的红外光图片、可见光图片;
步骤S12,将训练集中的每组图片对输入所述渐变融合模型,获得融合图像,将所述图片对中的可见光图片输入至所述训练好的光照感知子网络,获得本次可见光贡献值与红外光贡献值;
步骤S13,计算所述渐变融合模型对应的辅助强度损失值、纹理损失值,并根据所述本次可见光贡献值与红外光贡献值计算光照损失值;
步骤S14,根据所述辅助强度损失值、纹理损失值和光照损失值进行加权处理,获得综合损失值,依据所述损失值调整所述渐变融合模型中各模块的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429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