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碳纤维增强的汽车B柱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29342.3 | 申请日: | 202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95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韦韡;张峰;吴慧媚;赵鸿愈;周颖鹃;梁培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B62D29/00;B62D2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蒋习均 |
地址: | 545005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碳纤维 增强 汽车 | ||
1.一种连续碳纤维增强的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B柱构件(100),所述B柱构件(100)具有板部(101)和侧缘(102),所述板部(101)与所述侧缘(102)围成承载区(N1);以及,
B柱加强板(200),所述B柱加强板(200)位于所述承载区(N1)内并与所述板部(101)、所述侧缘(102)胶接或铆接;
其中,所述B柱加强板(200)由压缩成型为单体结构的多个碳纤维丝束层片(201)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碳纤维增强的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丝束层片(201)具有如下特性之一:
(i)抗拉强度不低于1800MPa;
(ii)拉伸模量不低于90GPa;
(iii)断裂延伸率为1.6~1.8%;
(iv)挠曲强度不低于1000Mpa;
(v)弯曲模量不低于90GPa。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续碳纤维增强的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丝束层片(201)由碳纤维丝束(201a)交叉编制而成,或碳纤维丝束(201a)与尼龙丝束(201b)交叉编制而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碳纤维增强的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丝束(201a)为连续碳纤维,所述碳纤维丝束(201a)具有如下特性之一:
(i)单丝数量为45~55K;
(ii)密度为1.2g/cm3~1.8g/cm3;
(iii)纤维含量为60~80%;
(iv)纤维体积为48~5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碳纤维增强的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丝束(201a)呈带状,所述碳纤维丝束(201a)的厚度为0.13~0.15mm,所述碳纤维丝束(201a)的宽度为100~500m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碳纤维增强的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丝束层片(201)由碳纤维丝束(201a)交叉编制而成,所述B柱加强板(200)与所述板部(101)、所述侧缘(102)之间通过结构胶连接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续碳纤维增强的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胶的弹性模量为2.8~3.1GPa、泊松比为0.25~0.35、密度为1.1~1.4kg/mm3。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碳纤维增强的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丝束层片(201)由碳纤维丝束(201a)与尼龙丝束(201b)交叉编制而成,相邻两个所述碳纤维丝束层片(201)之间的碳纤维丝束(201a)的编织方向呈90°;所述B柱加强板(200)与所述板部(101)、所述侧缘(102)之间通过铆钉(300)连接固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碳纤维增强的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300)包括钉体(301)以及与所述钉体(301)配合的操作杆(302);
其中,所述钉体(301)具有向止挡帽(301a)外侧延伸的管件(303),所述管件(303)侧壁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沿周向分布的长孔(N2),相邻两个长孔(N2)之间的壁(303a)两端具有向内的内折槽(S1),所述壁(303a)的中部具有向外的外折槽(S2);
所述操作杆(302)上位于所述管件(303)的端部外侧还设有螺纹连接的挤压件(304),所述挤压件(304)伸入所述管件(303)内,所述管件(303)内腔具有限制所述挤压件(304)旋转的截面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2934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