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生物学的黑茶发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01196.3 | 申请日: | 202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15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余松林;欧阳;周晓红;胡治远;李滔滔;刘石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城市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F3/10 | 分类号: | A23F3/10;A23F3/06;A23F3/12 |
代理公司: | 重庆聚为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97 | 代理人: | 李闯 |
地址: | 413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微生物学 发酵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生物学的黑茶发酵方法。所述基于微生物学的黑茶发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杀青、揉捻;步骤二:加热干燥;步骤三:渥堆发酵;步骤四:二次发酵。本发明在揉捻过程中采用时间久的重揉捻,实现茶叶的初次发酵;通过在渥堆二次发酵之前,揉捻之后增加加热干燥工序,将茶叶中的霉菌杀死,起到防止霉变的作用;并在渥堆二次发酵中采用含果胶酶的水增湿,能分解茶叶中的果胶物质,有利于后期发酵及增加茶叶有效成份的溶出率,提高茶叶水浸出物含量;还通过二次发酵在茶叶上培养出有益菌丝,提高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基于本发明制得的黑茶品质、味道俱佳,且具有保健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微生物学的黑茶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黑茶,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主产区为广西、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传统黑茶采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较高,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黑毛茶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类为湖南黑茶、湖北青砖茶、四川藏茶、安徽古黟黑茶、云南黑茶、广西六堡茶及陕西黑茶。
发酵是决定黑茶品质的关键工序,发酵对黑茶本身的茶叶品质、风味以及它的功效都有显著影响,其中渥堆发酵中时间的长短、程度的轻重,会使成品茶的品质风格有明显差别。传统工艺在渥堆发酵时由于温度、时间等控制条件把握不准,易形成有利于霉菌生长繁殖的环境,从而出现黑茶所谓的“陈味”以及茶汤浑浊的现象。除此之外黑茶的其他品质、功效等都有待改善。
中国专利CN102986950B提出了一种在渥堆发酵之前增加加热工序,将茶中的霉菌杀死,起到防止霉变的作用,克服了传统工艺在渥堆发酵时由于温度、时间等控制条件把握不准容易,易形成有利于霉菌生长繁殖的环境,可以消除黑茶的霉味,防止茶汤浑浊。但该专利仅改善了黑茶的霉味,效果单一。
中国专利CN103493916B提出了一种二次发酵的黑茶生产方法,该专利中的二次发酵首先通入蒸汽,使其温度达到50-65℃,将杂菌杀灭,然后调整茶叶的温度和湿度,给茶叶一次发酵时本身带有的放线菌繁殖的适宜条件,并充分繁殖,在二次发酵后,茶中便可见到有许多金黄色“金花”,这是有益品质的菌种,它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茶叶汤色变棕红,消除粗青味。自然比起一次发酵的茶叶含有人体必需的更多氨基酸和维生素,所含脂肪分解酵素高于其它茶类,故二次发酵黑茶具有更强的分解油腻、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健胃养神、减肥健身。但该专利得到的黑茶的其他品质风味还有待改善。
中国专利CN104489149B提出了一种通过添加果胶酶的潮湿水对茶叶进行增湿,从而能分解茶叶中的果胶物质,有利于后期发酵及增加产品有效成份的溶出率,以及提高茶叶水浸出物含量。但该专利得到的黑茶的保健功效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微生物学的黑茶发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杀青、揉捻:
先将摊青后的新鲜茶叶于100-140℃杀青,杀青后的茶叶转入揉捻机内进行揉捻;
揉捻程度要做到茶叶卷曲成条,均匀一致;
步骤(2)加热干燥:
将揉捻后的茶叶加热干燥;
步骤(3)渥堆发酵:
将加热干燥后的茶叶进行渥堆发酵;
渥堆发酵包括第一次渥堆发酵和第二次渥堆发酵;
步骤(4)二次发酵:
将经过渥堆发酵过的茶叶置于封闭的发酵室内,发酵室中通入蒸汽后,进行二次发酵,二次发酵完成后,冷却,得到发酵完成的茶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城市学院,未经湖南城市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011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