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叶蒿内酯A-L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96095.1 | 申请日: | 202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85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马云保;陈纪军;王远;李天泽;耿长安;张雪梅;黄晓燕;胡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307/83 | 分类号: | C07D307/83;C07D307/92;A61P35/00;A61P1/16;A61K31/365 |
代理公司: | 昆明祥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3114 | 代理人: | 马晓青 |
地址: | 65020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叶蒿 内酯 及其 药物 组合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白叶蒿内酯A–L(artemleucolides A‒L,1–12)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药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结构式(I)所示12个桉烷型倍半萜,白叶蒿内酯A–L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Huh7和SK‑Hep‑1具有细胞毒活性,能够与可药用载体组成药物组合物,可用于制备抗肝癌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12个新结构的桉烷型倍半萜,白叶蒿内酯A–L(artemleucolides A-L,1–12),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以化合物1–12为有效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肝癌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报告的统计数据,肝癌是我国发病率第四的肿瘤疾病,但死亡率很高(13.94%),仅次于肺癌。对于早期肝癌,患者可选择肝切除、肝移植及射频消融等根治性治疗方法,以延长生存期。然而,因肝细胞癌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及早期诊断较困难,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达局部晚期或有转移,不适合上述局部治疗方法,只能通过药物治疗。
菊科蒿属(Artemisia)约有380种,分布在世界各地,我国分布有186种44变。其中,一些植物是著名的民间和传统中药,如茵陈、艾、黄花蒿等,用于治疗疟疾、肝炎、癌症、湿疹、腹泻、瘀伤和风湿病等各种疾病。植物化学研究发现,倍半萜是蒿属植物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之一,常见的有桉烷型、愈创木烷型、吉玛烷型、杜松烷型等。文献报道,其中的一些倍半萜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
白叶蒿(A.leucophylla)是菊科蒿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各地多有分布。在我国部分地区,白叶蒿可作“艾”(家艾)的代用品,有温气血、逐寒湿、止血、消炎的作用。但是一直以来对白叶蒿的研究较少,从中主要分离得到了6个黄酮及黄酮苷、2个香豆素、2个脂肪酸和1个三萜。迄今未见白叶蒿中倍半萜成分以及抗肝癌活性报道。
延续前期研究,本发明从白叶蒿中分离得到了12个新的桉烷型倍半萜,白叶蒿内酯A–L(artemleucolides A-L,1–12)。迄今为止,现有技术中无白叶蒿内酯A–L(artemleucolides A-L,1–12)的报道,也没有其作为有效成分的药物组合物的报道,也没有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或治疗肝癌药物中的应用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新的具有药用价值如式(I)所示的白叶蒿内酯A–L(artemleucolides A-L,1–12)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从白叶蒿中分离鉴定了12个新结构的桉烷型倍半萜,白叶蒿内酯A–L(artemleucolides A-L,1–12)。该类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Huh7和SK-Hep-1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能够用于制备抗肝癌药物。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系列桉烷型倍半萜化合物,白叶蒿内酯A–L(artemleucolides A-L,1–12),结构如下式(I)所示:
本发明另外提供了制备式I所示的化合物1–12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960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