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YOLOv5l网络的笼养活兔检测计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91578.2 | 申请日: | 2022-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97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庞昌乐;赵文昊;王红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V10/40;G06V10/80;G06V10/82;G06N3/046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季永杰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yolov5l 网络 笼养 检测 计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YOLOv5l网络的活兔检测计数方法,包括:利用热红外成像仪采集笼养环境下不同日龄的活兔图像数据,并进行图像标注生成数据集;构建YOLOv5l活兔检测网络,分别采取不同预处理方法、不同数据增强方法对数据集图像处理并进行训练、测试,获得最优模型。将最优模型导出为ONNX格式,并使用PyQt5构建交互界面,采用Sqlite构建本地数据集,将模型部署在交互界面上,用于活兔检测计数,其计数精确率为93.7%,召回率为87.9%,AP50为93.6%,优于YOLOv5n、YOLOv5s、YOLOv5m、YOLOv5x及SSD等网络,同时单张图片预测时间为0.024s,可实现准确、快速识别热红外活兔目标,推动肉兔养殖智能化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深度学习和目标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YOLOv5l网络的笼养活兔检测计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精细农业的不断发展,采用智能养殖装备替代人工饲养、巡检养殖动物,已经是提高养殖效率、推动畜禽养殖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活兔数量是肉兔养殖过程中重要的统计数据,该信息可间接反映养殖过程中肉兔的死淘率、为精准喂料装备提供信息支撑以及统计肉兔出栏率等,是兔舍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基础。实际养殖活动中,活兔数量信息采集多为人工方式,采集频率一周一次。采用机器视觉的方法自动化统计活兔的数量可以减少人工投入、提高数据采集频率。但基于畜禽养殖多为高密度笼养或圈养,传统图像处理方法基于色差、光流等方法识别目标,难以适应高密度笼养环境下粘连、多目标的识别计数。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视觉技术具有识别精度高、识别速度快、对动物应激反应小的特点,是当前重要的养殖动物状态检测方法。当前计算机视觉图像信息主要有可见光图像、深度图像以及热红外图像三种。可见光图像具有分辨率高、图像细节丰富的特点,可用于养殖动物的行为分析、状态监测以及体重估算等。但实际调研中发现,可见光图像上死兔与活兔分类特征模糊,计数效果不佳。养殖动物体温是反应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分析养殖动物的体温变化,能及时发现其中的病变、死淘个体,提高养殖收益。热红外图像反应的动物体表温度的差异,可放大死兔与活兔的特征差距。目前,热红外成像技术多用于鸡、猪、牛等养殖动物以及野兔等野外动物识别检测,肉兔养殖业的热红外目标检测未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YOLOv5l网络的笼养活兔检测计数方法。该方法采用热红外成像仪采集活兔图像,并基于深度学习中通用目标检测框架YOLOv5,构建YOLOv5l活兔检测网络,实现准确、快速识别热红外活兔目标,推动肉兔养殖智能化发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YOLOv5l网络的笼养活兔检测计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采集笼养环境下不同日龄的活兔图像;
S2.对所述图像进行预处理,利用经过预处理的图像构建数据集,并将所述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以及测试集;
S3.构建YOLOv5l网络:所述YOLOv5l活兔检测网络包括Input部分、Backbone部分、Neck部分以及Head部分;
S4.将得到的YOLOv5l网络在构建的数据集上进行训练、测试,
其中,所述Input部分包括Mosaic数据增强、图像尺寸缩放以及自适应锚框计算;
所述Backbone部分用于对输入特征图进行特征提取,其结构包括多层,其中,第一层为卷积结构,最后一层为SPPF(空间金字塔池化)结构,中间层包括C3结构和下采样卷积结构交替组成,并将提取到的上采样特征图送入Neck部分中;
所述Neck部分用于特征融合,结构包括FPN(特征金字塔)和PANet(路径聚合网络)结构,兼顾高层语义信息和低层位置信息,使算法提取到的特征更加全面、准确,有利于后续目标的检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915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