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阿霉素与丹参酮IIA联合抗肿瘤纳米传递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1487041.9 申请日: 2022-11-23
公开(公告)号: CN115990144A 公开(公告)日: 2023-04-21
发明(设计)人: 张雪琼;鲁孟丽;李洁;马丽;童淼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A61K9/52 分类号: A61K9/52;A61K47/36;A61K47/61;A61K31/704;A61K31/58;A61P35/00
代理公司: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代理人: 李丹
地址: 430070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阿霉素 丹参 iia 联合 肿瘤 纳米 传递 系统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阿霉素与丹参酮IIA联合抗肿瘤纳米传递系统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生物相容性良好、毒性低的高分子材料羧甲基壳聚糖作为载体,通过偶氮键作为桥梁,接枝阿霉素制备成具有缺氧响应的高分子前药,能将药物靶向递送到肿瘤部位释放,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进一步将丹参酮IIA与缺氧响应高分子前药自主装形成双药纳米粒,将化疗药与中药活性成分同时递送到肿瘤部位,利用丹参酮IIA与阿霉素协同的优势,增强抗肿瘤疗效,改善药动学性质,最大程度克服耐药性以及能使毒副作用最小化,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制备及药物控制释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阿霉素与丹参酮IIA联合抗肿瘤纳米系统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是一类普遍的公共健康问题,因具有细胞分化、增殖异常及转移性等生物学特征,已成为世界性难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化疗仍然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不仅能克服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的局限,对于扩散和转移的肿瘤也具有显著疗效,但化疗同时伴随着疼痛、复发、细胞选择性差、毒副作用大、及破坏免疫力等多重不良反应,难以发挥出最佳疗效,并未能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痛苦。因此,针对肿瘤微环境的特点设计出合适的纳米药物传递响应体系,靶向递送药物已经成为药物治疗肿瘤的重要内容。

缺氧是众多实体肿瘤的一大特性,基于肿瘤微环境缺氧设计给药体系已经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一种选择。目前,几类生物还原分子如偶氮苯衍生物、硝基、醌基等被广泛应用于缺氧响应体系的设计,这类小分子在缺氧条件或内源性还原酶的刺激下,发生反应,从而能进一步释放负载药物发挥抗肿瘤作用。

阿霉素属于抗生素,其抗肿瘤谱较广,多与其他抗癌药物联合使用。它可以直接嵌入DNA核碱基之间,影响细胞中相应基因的转录,并阻止mRNA的形成,从而抑制DNA和RNA的合成。尽管有这些有益的方面,由于缺乏特异性和化疗期间的肿瘤抗性,阿霉素的使用仍然存在严重的局限性,特别是其造成的心脏毒性。丹参酮IIA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出的一种醌类化合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目前体外研究已证实,丹参酮与阿霉素联合应用能有效增强抗肿瘤作用。由于阿霉素和丹参酮IIA都具有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缺陷,严重影响两药的临床使用,因此急需一种简单高效的解决方法用于药物的传递,使阿霉素与丹参酮IIA能同时发挥出最佳疗效,提高生物利用度的同时,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一种阿霉素与丹参酮IIA联合抗肿瘤纳米传递系统的制备方法。采用生物相容性良好、毒性低的高分子材料羧甲基壳聚糖作为载体,通过偶氮键作为桥梁,接枝阿霉素制备成具有缺氧响应的高分子前药,能将药物靶向递送到肿瘤部位释放,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进一步将丹参酮IIA与缺氧响应高分子前药自主装形成双药纳米粒,将化疗药与中药活性成分同时递送到肿瘤部位,利用丹参酮IIA与阿霉素协同的优势,增强抗肿瘤疗效,改善药动学性质,最大程度克服耐药性以及能使毒副作用最小化,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阿霉素与丹参酮I IA联合抗肿瘤纳米传递系统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取适量偶氮苯-4,4’-二羧酸(AZO)溶解于吡啶,超声溶解,加入与偶氮苯-4,4’-二羧酸等摩尔的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和占偶氮苯-4,4’-二羧酸10%的4-DMAP,催化两小时;取适量CMCS,溶解于去离子水中,调节pH值为7.4,超声5min,得到CMCS溶液;将CMCS溶液逐滴加入催化后的AZO溶液,室温下磁力搅拌过夜,透析,去除吡啶,5000rpm离心,上清液冷冻干燥后得到CMCS-AZO中间体冻干粉末;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870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