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色节能船舶保温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472669.1 | 申请日: | 2022-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924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侯小军;倪其军;赵海峰;郭昂;李冬兰;纪肖;陶志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63J2/12 | 分类号: | B63J2/12;B63B11/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严梅芳 |
地址: | 21408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色 节能 船舶 保温 系统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绿色节能船舶保温结构,包括船舶舱室(9),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舱室(9)的最外部为外板(3),所述外板(3)的内部布置有一层与外板(3)间隔的内板(5),所述内板(5)与外板(3)之间布置有中间隔板(4),所述中间隔板(4)将内板(5)与外板(3)之间的空舱分为两个独立的水密空舱,分别的调温水舱(7)和排气舱(6),所述调温水舱(7)内部布置有间隔的止晃扁条(12);位于排气舱(6)的两端舷侧上方分别安装有废气进舱座板(2)和废气出舱座板(39),废气进舱座板(2)将柴油机废气引入排气舱(6)中,废气出舱座板(39)将排气舱(6)中的废气导出大气中;内板(5)上分布有多个座板,内板(5)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0)和液位传感器(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节能船舶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水舱(7)位于船舶舱室(9)的内板(5)侧,排气舱(6)位于船舶舱室(9)的外板(3)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节能船舶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水舱(7)内止晃扁条(12)的安装结构为:在内板(5)的内表面布置间隔的止晃扁条(12),每个止晃扁条(12)倾斜设置;同时在另外一侧的中间隔板(4)上均匀间隔布置有止晃扁条(12),每个止晃扁条(12)同样倾斜设置,内板(5)上的止晃扁条(12)与中间隔板(4)上的止晃扁条(12)相对交错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节能船舶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调温水舱(7)内部设置有虚拟的中心线,内板(5)上的止晃扁条(12)与中间隔板(4)上的止晃扁条(12)的头部均与中心线对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节能船舶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排气舱(6)上部为甲板(8),废气进舱座板(2)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连接孔(14),连接孔(14)通过分支管连接柴油机排气管(13),柴油机排气管(13)布置在甲板(8)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节能船舶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内板(5)上的多个座板分别为A座板、B座板、C座板和D座板。
7.一种绿色节能船舶保温系统,包括船舶舱室(9),其特征在于:船舶舱室(9)从内层到外层分别设置有调温水舱(7)和排气舱(6),排气舱(6)通过排气总管(33)与大气接通,还包括与大气接通设备组件,所述设备组件为并列设置的一号柴油机(22)、二号柴油机(23)和辅助设备(24),排气舱(6)上并联连接有一号柴油机排气支管(30)和二号柴油机排气支管(31),一号柴油机排气支管(30)和二号柴油机排气支管(31)均与大气接通;船舶舱室(9)内设置有A座板、B座板、C座板和D座板,A座板出口处串联有控制阀a(28)和引导水泵(25),引导水泵(25)与设备组件连通;所述设备组件的出口处安装出水总管(36),所述出水总管(36)通过控制阀c(38)连接至排舷侧,B座板出口通过控制阀d(37)与出水总管(36)连通,C座板出口处串联控制阀e(32)、调温水泵(26)和控制阀f(35),D座板出口处连接控制阀g(34),控制阀g(34)通过管路与控制阀f(35)的入口处连通;
一号柴油机(22)上设置有与一号柴油机排气支管(30)连通的一号柴油机排气管(17),一号柴油机排气管(17)上安装有控制阀h(18),二号柴油机(23)上设置有与二号柴油机排气支管(31)连通的二号柴油机排气管(19),二号柴油机排气管(19)上安装有控制阀j(16);
控制阀a(28)和引导水泵(25)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海水总管(29),海水总管(29)上安装有控制阀b(27);
还包括控制单元(15),所述控制单元(15)分别与各控制阀电信号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绿色节能船舶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一号柴油机排气支管(30)上安装有控制阀i(20),二号柴油机排气支管(31)上安装有控制阀k(21)。
9.一种利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绿色节能船舶保温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S1:非低温航行时:
当船舶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海域或者季节航行时,船舶舱室(9)内无需对环境温度进行加热;
整个控制系统处于待机状态,将海水从海水总管(29)上引入,从排舷侧排出;
S2:低温航行时:
船舶航行至低温区域时,环境温度较低,需要对船舶舱室(9)进行加热;控制单元(15)控制系统中各控制阀完成转换动作,将工作水导入调温水舱(7),并将调温水舱(7)内工作水循环,调整工作水温度;
S2.1:向调温水舱(7)注入工作水:
船舶在非低温航行时,调温水舱(7)内没有工作水,引导水泵(25)从海水总管(29)抽吸工作水,工作水通过引导水泵(25)的泵送加压,达到设备组件中,并经过设备组件之后,将工作产生的热量带走,给设备降温,使得设备保持正常工作,工作水从设备组件出来后变成高温水,通过出水总管(36)进入调温水舱(7);
S2.2:调温水舱(7)工作水循环:
当调温水舱(7)内水位上升至最高位时,调温水舱(7)内充满高温工作水,高温工作水向船舶舱室内传导热量,船舶舱室(9)内温度逐渐上升,在环境温度不是很低的时候,取代空调,利用调温水舱(7)内高温水向舱室制热,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时候,减少舱室内温度向外流失;
调温水舱(7)内的工作水通过引导水泵(25)反复进入设备组件后返回调温水舱(7)中,完成循环工作;
S3:严寒区域航行时:
船舶航行至严寒区域时,环境温度很低,需要持续对船舶舱室(9)进行加热,
从低温区域航行至严寒区域,调温水舱(7)中的工作水温不足以保持舱室内温度,舱室内热量流失依旧较大,同时严寒区域海水温度也低,不断从船舶舱室(9)内吸收热量;
一号柴油机(22)和二号柴油机(23)的排气一同进入排气舱(6)中,并从排气舱(6)排出大气;
S4:工作水调温:
在低温区域或严寒区域航行时,由于调温水舱(7)包覆在船舶舱室(9)周围,且造型狭长,内部工作水温度不均匀,对舱室保温不利,通过调温水泵(26)从调温水舱(7)中抽出工作水之后重新注入到调温水舱(7)中,使得调温水舱(7)中的工作水流动起来,完成对工作水的温度混合;
S5:常温区域航行:
在常温或者温度较高区域时,不需要调温水舱(7)对舱室进行保温,使用调温水泵(26)将调温舱内工作水排出舷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7266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负氧离子消音管道
- 下一篇:一种不锈钢管嵌件压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