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避碰风险识别监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64644.7 | 申请日: | 202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17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田五六;张金奋;吴达;万红;孟贝贝;王丹;覃志居;刘树胜;邓小富;韦纪安;孙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部湾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49/00 | 分类号: | B63B49/00;G01S15/93;G01D11/30 |
代理公司: | 武汉中知诚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71 | 代理人: | 任红 |
地址: | 5350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风险 识别 监测 装置 | ||
1.一种船舶避碰风险识别监测装置,包括监测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装置本体包括升降机构(1)、浮动组件(3)、保护机构(5)和风险探测器(4),所述升降机构(1)的底端安装有导向杆(2),所述导向杆(2)的顶部连接有引出线管(13),所述引出线管(13)和导向杆(2)的内部均穿插有信号线缆(14),所述升降机构(1)的顶部固定安装在船舶的顶部,所述导向杆(2)的表面安装有浮动组件(3),所述风险探测器(4)固定安装在浮动组件(3)的底端位置上,所述信号线缆(14)的一端与风险探测器(4)的内部相连接,所述导向杆(2)的底端安装有固定底座(29),所述浮动组件(3)的顶部设置有滑动套筒(18),每个所述滑动套筒(18)均套设在相应的导向杆(2)的外部,所述浮动组件(3)的底端与保护机构(5)部分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避碰风险识别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1)包括顶板(6)和电机(8),所述顶板(6)的两端上方均设置有侧板(7),所述电机(8)固定安装在侧板(7)的外侧,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安装有驱动轴(9),所述驱动轴(9)的表面安装有夹板(10),所述夹板(10)的内侧卷绕有绳索(31),所述升降机构(1)通过绳索(31)与底部的浮动组件(3)部分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舶避碰风险识别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10)和绳索(31)均设置有三组,且每个绳索(31)均卷绕在相应的夹板(10)内侧,所述驱动轴(9)的两端均通过套设的轴承从侧板(7)的中间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船舶避碰风险识别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2)的顶部通过使用螺丝与顶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板(6)的一侧安装有导向轮(11),每个所述绳索(31)均从导向轮(11)的表面绕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舶避碰风险识别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浮动组件(3)包括浮板(15)和延伸板(19),所述延伸板(19)设置在浮板(15)的前端,所述浮板(15)的顶部安装有多个挂环(17),每个所述挂环(17)的顶部均与绳索(31)相连接,所述延伸板(19)的底端安装有支撑杆(21),所述风险探测器(4)垂直安装在支撑杆(21)的底部,所述浮板(15)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套筒(20),所述保护机构(5)安装在连接套筒(20)的侧边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船舶避碰风险识别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环(17)之间形成等腰三角形结构,所述浮板(15)的顶部设置有滑动套筒(18),所述滑动套筒(18)的内侧设置有插接套筒(30),所述导向杆(2)的表面开设有条形开口(25),所述插接套筒(30)从条形开口(25)处插入到导向杆(2)的内侧,所述浮板(15)的顶部安装有插接柱(16),所述顶板(6)的表面开设有定位孔(12),所述插接柱(16)穿入到定位孔(12)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船舶避碰风险识别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险探测器(4)的表面设置有距离传感器(23),所述风险探测器(4)的侧边安装有水压传感器(22),所述风险探测器(4)的底端设置有声纳传感器(2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船舶避碰风险识别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传感器(23)、水压传感器(22)和声纳传感器(24)均接入到风险探测器(4)内部的采集模块上,且风险探测器(4)的内部采集的数据整合后通过信号线缆(14)向外部主机控制系统部分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船舶避碰风险识别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机构(5)包括冲击板(27)和更换挡板(28),所述冲击板(27)的后端安装有支架(26),所述支架(26)的后端与连接套筒(20)的表面焊接为整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船舶避碰风险识别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板(27)的表面和两端分别对导向杆(2)的前面和两侧进行遮挡保护,所述更换挡板(28)通过使用螺丝覆盖在冲击板(27)的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部湾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未经北部湾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6464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