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耐多粘菌素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EC382-2-2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1406804.2 申请日: 2022-11-10
公开(公告)号: CN115725462A 公开(公告)日: 2023-03-03
发明(设计)人: 黄远斌;张淑红;代京莎;杨广珠;吴清平;张菊梅;陈玲;刘欣琪;吴诗;古其会;张友雄;韦献虎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C12Q1/02;C12N15/11;C12Q1/689;C12Q1/6851;C12Q1/686;C12R1/19
代理公司: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代理人: 朱聪聪;刘明星
地址: 510070 广东省***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株耐 多粘菌素 广谱 内酰胺 大肠杆菌 ec382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株耐多粘菌素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EC382‑2‑2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大肠杆菌EC382‑2‑2,于2022年10月27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地址为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其保藏号为GDMCC No:62929。所述大肠杆菌EC382‑2‑2同时携带eae毒力基因、质粒介导的耐多粘菌素基因mcr‑1、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CTX‑M‑55,以及其他抗生素耐药基因。大肠杆菌EC382‑2‑2携带18种耐药基因并对多种抗生素产生高水平耐药,可作为筛选新型抗菌药物的模式菌株,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药致病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株耐多粘菌素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EC382-2-2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大肠杆菌O157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可引起人和动物腹泻、出血性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等疾病,给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E.coli O157包含多个H型,其中O157:H7是国内外研究最多的一类血清型,具有高致死率。除O157:H7外,近年来多种其他H型被报道与人类严重感染相关,例如O157:H45、O157:H26、O157:H2和O157:H16等。食用受E.coli O157污染的肉类蔬菜等是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目前,E.coli O157仍是世界各国重点追踪和监测的重要病原菌。

抗生素对于大肠杆菌(包括大肠杆菌O157)感染治疗具有一定辅助作用,但是随着抗生素在畜牧养殖和临床的广泛/过度使用,大肠杆菌及大肠杆菌O157耐药性逐年增加,多重耐药菌株在动物、食品和环境中不断扩散。泛耐药菌株可通过食品传播给人类,给临床和畜牧业细菌感染治疗带来新挑战。当前,耐药菌株的流行和蔓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文献资料显示,大肠杆菌对多数喹诺酮类药的耐药率高达50%,三代头孢的耐药率达到20%以上,且五重、六重、七重耐药情况占主导。多粘菌素(Colistin)被认为是治疗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最后选择。然而自2015年我国首次报道质粒介导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以来,耐多粘菌素大肠杆菌在全球范围报道逐渐增多。Mcr-1基因通过可转移质粒在不同的细菌中水平传播,导致新的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开始出现。截止目前,质粒介导的mcr-1基因已经在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等多种肠杆菌科细菌中检出,部分菌株同时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类ESBL基因和mcr-1基因,导致对三代头孢和多粘菌素产生抗性,进一步限制了抗生素的选择,增加了疾病治疗的难度。

持续追踪监测新耐药菌的出现,及时更新报告耐药菌扩散情况,逐步完善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对于开发新型药物、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株同时携带多重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大肠杆菌O157新菌株-大肠杆菌EC382-2-2及其应用,该菌株为国际上首次报道,可作为筛选新型抗菌药物的模式菌株,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株致病大肠杆菌(atypical enteropathogenicEscherichia coli,aEPEC)EC382-2-2,其分类命名为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382-2-2,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地址为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邮编:510070,保藏日期为2022年10月27日,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929。

本发明提供的大肠杆菌EC382-2-2,属于血清型O157:H26,同时携带18种耐药基因和1种毒力基因,其所携带基因如下:

耐药基因:ant(2’)-Ia,aph(3’)-Ib,aph(3’)-IIa,aph(3’)-XV,aph(6’)-Id,floR,catB3,CTX-M-55,OXA-4,TEM-214,mcr-1,dfrA1,fosA3,mdf(A),oqxA,oqxB,sul2,tet(A);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未经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068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