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发酵培养制备paraherquamide A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86421.3 | 申请日: | 202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60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徐金钟;王品美;陈晓娜;彭加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极致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P17/18;C12R1/8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沈金龙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发酵 培养 制备 paraherquamide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发酵培养制备paraherquamide A的方法。本发明产paraherquamide A的青霉菌,其特征在于,命名为青霉(Penicillium sp.),株号KWF31,保藏号CCTCC NO.M 20221625。本发明筛选获得了一株能够产paraherquamide A的青霉菌株,并且本发明经过培养条件优化,使得生物发酵培养时paraherquamide A的产量得到了提高,最高比初始产量(42mg/L)提高了约6倍。并进一步优化了分离纯化的方法,能够获得较为纯净的产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发酵培养制备paraherquamide A的方法。
背景技术
是由动物保健药和疫苗公司硕腾Zoetis开发的一种新型的绵羊口服短效杀虫药,该药的药效成分是得曲恩特(Derquantel,10mg/mL)和阿维菌素(1mg/mL)。可杀死对含左旋咪唑、苯并咪唑、大环内酯和三氯苯咪唑等杀虫剂形成抵抗力的蠕虫,如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环纹背带线虫(Teladorsagiacircumcincta)、蛇形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 colubriformis)等。标准剂量为1mL/5kg(药液体积/绵羊体重),成年绵羊按50kg计算相当于每只绵羊用药一次需要0.5g得曲恩特。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世界绵羊存栏量超过10亿只。因此,保守估计得曲恩特的潜在需求量为百吨级甚至更高,市场需求巨大。
得曲恩特是真菌代谢产物paraherquamide A(简称PHQ A,CAS号77392-58-6,化学式如式Ⅰ所示)的化学衍生物,可由paraherquamide A经酰胺羰基还原、脱氧而获得(Mauragis Micheal A,Lipton Micheal F,Veley Micheal F.Process Development andPreparation of 2-Deoxyparaherquamide:Implementation of a Selective Reductionof Secondary Amides on a Kilogram Scale.Organic Process ResearchDevelopment,2002,6,192-196.),是目前工业生产得曲恩特的工艺路线。该化学反应得率达到75%以上,因此得曲恩特的工业原料供应主要是受paraherquamide A产量影响。而paraherquamide类天然产物产物化学结构复杂,虽然已有利用工业原料异戊二烯或异戊二烯环氧化物化学全合成paraherquamide A的方法,但其化学反应步骤多达46步(Williams Robert M,CaoJianhua,Tsujishima H,et al.Asymmetric,stereocontrolled total synthesis ofparaherquamide A.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stry Society,2003,125,12172-12178),收率极低,不适用于工业生产。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paraherquamide A是目前大规模获得该化合物的唯一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生物发酵培养制备paraherquamide A的方法。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产paraherquamide A的青霉菌,命名为青霉(Penicilliumsp.),株号KWF31,保藏号CCTCC NO.M 20221625。
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生物发酵培养制备paraherquamide A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培养基中接种权利要求1所述青霉菌并进行发酵培养,发酵培养完成后分离纯化获得化合物paraherquamide A,
其中,培养基中碳源为蔗糖、葡萄糖、麦芽糖和可溶性淀粉中的至少一种;
氮源为蛋白胨、黄豆饼粉、酵母粉和硝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极致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极致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864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监控系统及监控数据加密传输方法
- 下一篇:一种微型水陆空三栖运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