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碰撞滑台试验的涡流减速系统及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62716.7 | 申请日: | 2022-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12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牛华伟;徐继祥;李凡;陈政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重庆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K49/04 | 分类号: | H02K49/04;H02K49/06;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林秋雅 |
地址: | 4011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碰撞 试验 涡流 减速 系统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碰撞滑台试验的涡流减速系统以及设计方法,具体涉及车辆碰撞试验技术领域。其装置包括:发射装置、滑台和导轨一,滑台底端设置有上板件,上板件包括相互贴合的金属板和导体板,金属板上表面与滑台底端相贴合;导轨一底部下方设置有下板件,导轨一和下板件之间设置有若干磁性件;利用了涡流减速装置的车辆滑台试验装置,可根据其设计方法,在原始数据已知的前提下,根据计算对整个装置进行设置,从而实现其阻力可控。此种具有涡流减速系统的车辆碰撞滑台试验装置,运动损耗小,结构简单,安装便捷;而此种装置的设计方法,则实现了其阻力可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碰撞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碰撞滑台试验的涡流减速系统及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研发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车辆的安全性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为了确保出厂车辆在常遇交通事故发生时的表现能够满足相应的规定要求,需进行大量的车辆碰撞试验来检验汽车的各项安全性能,以保障驾乘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车辆碰撞试验中,滑台碰撞试验是常见的一种安全检测手段,一般的滑台试验装置包括发射装置、滑台和导轨,滑台是由钢板组成的矩形平台,滑台上方固定有试验用的道具用来模拟碰撞事故中的车身及驾乘人员。在进行车辆滑台碰撞试验的过程中,发射装置会按照所设计的加速度施加给滑台相应的冲击力,滑台在受到冲击后以设计加速度开始,滑行一段距离后受到减速装置的作用而逐渐减速停止。
目前已有的摩擦减速装置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通过在滑台末端设置弹簧液压缓冲装置,利用缓冲装置和滑台接触所产生的相互阻尼力,使滑台减速直至停止;二、通过炮式结构的钢管和钢圆柱,延长能量传递路径,并在钢管一端开有吸能压溃用的通口和凹口,用以耗能。这几种减速装置,均通过摩擦进行减速,而摩擦减速往往是通过两物体互相接触从而达到目的。
但是在初始加速度过大的情况下,滑台为将加速度降至合适大小会有较长的行程,相应需要的导轨长度也会有所提高。且在滑台试验中往往会释放很大的能量,对减速装置或滑台部件存在较大的损耗,并且一般的减速装置无法对施加到滑台上的阻力进行精确的调控,进而导致滑台减速过程中的运动状态不受控制,不利于研究的顺利开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的滑台减速装置通过摩擦进行减速,使滑台和减速装置损耗过大、导轨路径过长、以及减速过程的阻力无法控制等问题,根据非接触摩擦的磁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损耗小、操作便捷且阻力可控的车辆碰撞滑台试验的涡流减速系统及设计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碰撞滑台试验的涡流减速系统,包括:
发射装置、滑台和导轨一,所述滑台底端设置有上板件,所述上板件包括相互贴合的金属板和导体板,所述金属板上表面与所述滑台底端相贴合;
所述导轨一底部下方设置有下板件,所述导轨一和所述下板件之间设置有若干磁性件。
本发明所表述的一种车辆碰撞滑台试验的涡流减速系统,相较于传统减速装置均是通过减速装置以及滑台之间的摩擦从而实现滑台减速直至静止,但对滑台和减速装置损耗过大而言,主要是通过在滑台底部设置由金属板和导体板所组成的上板件,并在导轨一下方设置下板件和若干磁性件,其上板件、下板件以及磁性件组成一个磁力装置,当滑台在发射装置的作用下,以设计的加速度沿导轨一运动至磁性件上方时,经过磁性件上方区域,固定在滑台下部的导体板切割磁感线产生涡电流,根据楞次定律滑台受到阻碍其运动的阻尼力,从而实现降低滑台速度直至滑台停止。滑台运动的能量会以导体板中涡电流的形式耗散,以非接触的减缓装置,避免减缓装置和滑台由于滑台巨大的冲击能量所造成的损耗。由于导轨长度一定,可根据计算,调节磁性件的数量和间距,减小或增大滑台受到的阻尼力,使滑台在固定的长度范围内达到静止状态,无需延长导轨。由此可知,布置有涡流减速装置的滑台试验损耗小、阻力可控,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重庆研究院,未经湖南大学重庆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627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