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冷电机的标定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45194.X | 申请日: | 202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49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雷齐伟;韩刚;徐刚;高远;牛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20 | 分类号: | H02K1/20;H02K3/24;H02K1/32;H02K5/20;H02K9/193;H02K11/25;G01R31/34;G01K1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标定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和电机标定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冷电机的标定测试方法,在油冷电机的定子绕组、油冷电机的定子的铁芯和定子绕组的连接铜排中的至少一处设置多个用于反馈第一温度信息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组;将定子、转子和转轴包围在壳体和端盖围成的密封空间内,在密封空间中设置油路通道,并将油路通道外接油泵单元;制成油冷电机的样机,设定的电机运转信息控制定子、转子和转轴模拟油冷电机的电机运转;设定的油路运转信息使冷却油在油路通道运转,来模拟冷却油在油冷电机的冷却系统中的实际运转;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得到温度分布信息,根据温度分布信息判断油路运转信息的设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和电机标定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冷电机的标定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所使用的电机多以永磁同步电机为主,其冷却形式主要包括水冷、油冷两种,其中水冷占主流。但随着电驱动系统的集成化、高速化、高效化、高功率密度化趋势明显,水冷较低的散热效果已无法满足电机的温度控制需求。于是,油冷电机日渐兴起,与水冷电机仅仅只是通过定子与壳体、壳体与冷却水进行间接热交换不同;油冷电机通过冷却油直接与电机内部主要热源(如定子铁芯、定子绕组、转子铁芯、轴承等)直接进行热交换,散热效果更好。
油冷电机的标定测试不能装配减速箱,但同时必须保证油路的循环、闭合,现有的油冷电机的标定测试方法主要是通过仿真分析以及对油冷电机的样机进行电机温升测试,根据电机温升测试的结果来评价油冷电机的整体降温效果,以验证油冷电机的设计方案的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但现有的油冷电机的标定测试方法,通常只能对油冷电机的冷却系统的相关设计参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整体评价,难以针对各设计参数(如:冷却系统中循环的冷却油的总油量、油泵输送冷却油的流量、冷却系统对输送至电机内部主要热源的冷却油的流量分配等)的合理性进行单独评价与验证,使得通过现有油冷电机的标定测试方法难以对油冷电机的设计方案中冷却系统的各相关设计参数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验证和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油冷电机的标定测试方法,解决现有的油冷电机的标定测试方法,现有油冷电机的标定测试方法难以对油冷电机的设计方案中冷却系统的各相关设计参数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验证和优化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冷电机的标定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油冷电机的定子绕组、所述油冷电机的定子的铁芯和定子绕组的连接铜排中的至少一处设置多个用于反馈第一温度信息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组;
步骤2:将所述油冷电机的定子、转子和转轴安装在用于模拟所述油冷电机外壳的壳体内;
步骤3:在所述壳体的一端安装端盖,将所述定子、所述转子和所述转轴包围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端盖围成的密封空间内,所述密封空间中设置有油路通道,所述油路通道外接油泵单元;
步骤4:设定标定测试的电机运转信息和油路运转信息;
步骤5:基于设定的所述电机运转信息控制所述定子、所述转子和所述转轴模拟所述油冷电机的电机运转;基于设定的所述油路运转信息使冷却油在所述油路通道运转来模拟所述冷却油在所述油冷电机的冷却系统中的实际运转;并通过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组反馈的所述第一温度信息得到温度分布信息;
步骤6:根据所述温度分布信息判断所述油路运转信息的设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满足,则返回步骤4,调节所述电机运转信息的设定数值,进行下一轮模拟及判断;若不满足,则返回步骤4,调节所述油路运转信息的设定数值,进行下一轮模拟及判断。
通过上述标定测试方法,在所述壳体的一端安装端盖,将所述定子、所述转子和所述转轴包围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端盖围成的密封空间内以制成油冷电机的样机;通过设置在所述密封空间中的油路通道,和所述油路通道外接的油泵单元,来模拟油冷电机的冷却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451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