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AI自动识别丢包行为报警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41649.0 | 申请日: | 202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94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碧清;蒋华良;秦鼐 | 申请(专利权)人: | 之江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G08B21/24 | 分类号: | G08B21/24;G01S17/88;G06V20/40;G06V20/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5 | 代理人: | 戴莉 |
地址: | 3111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ai 自动识别 行为 报警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AI自动识别丢包行为报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激光发射器对乱丢检测区域的环境进行感知,得到激光点云数据;将激光点云数据发送至边缘计算终端;
S2、边缘计算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激光点云数据,得到乱丢检测区域中的障碍物信息;
S3、计算障碍物的运动速度信息,若运动速度超过速度阈值,则判断乱丢检测区域中有运动物体目标,进入步骤S4;反之,没有运动目标进入,返回步骤S1;
S4、依据获取的激光点云数据,对乱丢检测区域的环境持续性建模,过滤背景信息,判断前景信息中是否出现人员;若出现人员,进入步骤S5;若未出现人员,则返回步骤S1;
S5、对人员进行位置跟踪,同时对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检测识别;检测人员是否携带垃圾包;若携带垃圾包,进入步骤S6;反之,返回步骤S1;
S6、判断该人员是否存在乱丢垃圾行为;若存在,进行语音提醒,进入步骤S7;反之,返回步骤S1;
S7、判断人员是否存在补救行为;若存在,则返回步骤S1;反之,保存乱丢垃圾行为的视频,并进入步骤S8;
S8、边缘计算终端将该人员身份信息与乱丢垃圾行为的视频上传至平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I自动识别丢包行为报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激光发射器的旋转频率为20hz,每旋转0.4°发射一次激光,旋转360°后,得到一帧的激光点云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I自动识别丢包行为报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边缘计算终端对激光点云数据中的坐标距离信息进行微分处理,得到障碍物的运动速度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I自动识别丢包行为报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依据获取的激光点云数据,通过CodeBook算法、平均背景模型与平面栅格法对乱丢检测区域的环境持续性建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I自动识别丢包行为报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还包括判断该人员在单位时间内是否第一次进入乱丢检测区域;若是,则播放提示语音;反之,不播放。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I自动识别丢包行为报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
S61、检测到人员携带有垃圾包,将垃圾包与该人员身份进行绑定;
S62、人员离开乱丢检测区域后,判断是否存在乱丢垃圾行为;
S63、若垃圾包位于扔垃圾区域或该人员将垃圾包带走,则不存在乱丢垃圾行为;反之,当该人员离开乱丢检测区域的距离超过距离阈值后,判定该人员存在乱丢垃圾行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I自动识别丢包行为报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具体包括操作:人员听到语音提醒后,若将垃圾包捡起丢入扔垃圾区域或带走,则取消语音提醒;反之,保存乱丢垃圾行为的前后15秒视频。
8.一种基于AI自动识别丢包行为报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雷达,内设有激光发射器,用于对乱丢检测区域的环境进行感知,得到激光点云数据;边缘计算终端,用于实时接收和处理激光雷达产生的激光点云数据;摄像头,用于实时拍摄乱丢检测区域内的画面;扬声器,用于播放语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之江实验室,未经之江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4164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气装置
- 下一篇:基于脉冲神经网络与激光雷达点云的语义分割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