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碳化硅晶体用分隔式保温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38658.4 | 申请日: | 2022-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37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 发明(设计)人: | 管家辉;杨振华;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上机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30B33/02 | 分类号: | C30B33/02;C30B29/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张燕平 |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碳化硅 晶体 分隔 保温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碳化硅晶体用分隔式保温方法,属于炭黑检测领域,一种制备碳化硅晶体用分隔式保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生长后的碳化硅晶体放置在坩埚内;S2:利用保温模块进行保温;S3:采用测温模块对碳化硅晶体温度实时监测;S4:通过控制单元对碳化硅晶体控温,所述S1中,将生长后的碳化硅晶体依次码放在坩埚中,晶体与坩埚埚壁之间保留间隙,且间隙距离保持在2‑5cm;每层晶体之间采用耐热高分子材料(聚酰亚胺)进行分隔,它可以实现,根据坩埚内部温度变化,自动调整温度升降,大大节省了电能损耗,同时可远程监测控制坩埚内部温度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化硅制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制备碳化硅晶体用分隔式保温方法。
背景技术
碳化硅晶体在制备工艺中,其中一步需要将定量籽晶投入生长炉中炼制,经过指定的高温和时间炼制生长,最终形成碳化硅晶体毛坯,为了保障晶体的强度质量及密度,需要将生长后的晶体放置在保温设备中加以强化,确保后期制备质量。
目前用于碳化硅晶体的保温设备,一般都是根据碳化硅晶体的数量及规格,设定一个准确的保温温度,加热设施为达到持续恒温效果,需要一直处于运行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能损耗,并且对于设备内部温度的监测通常只能在设备显示器上显示,不能通过远程温度监测和控制,在保温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实时查看,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碳化硅晶体用分隔式保温方法,它可以实现,根据坩埚内部温度变化,自动调整温度升降,大大节省了电能损耗,同时可远程监测控制坩埚内部温度信息。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制备碳化硅晶体用分隔式保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生长后的碳化硅晶体放置在坩埚内;
S2:利用保温模块进行保温;
S3:采用测温模块对碳化硅晶体温度实时监测;
S4:通过控制单元对碳化硅晶体控温。
进一步的,所述S1中,将生长后的碳化硅晶体依次码放在坩埚中,晶体与坩埚埚壁之间保留间隙,且间隙距离保持在2-5cm;
每层晶体之间采用耐热高分子材料(聚酰亚胺)进行分隔。
进一步的,所述S2中,保温模块包括加热模块和保温结构:
加热模块上包含加热线圈,加热线圈采用螺旋式缠绕在坩埚外围,且加热线圈温度可产生0-500℃高温,对坩埚内部保温;
保温结构采用双层包裹且不与加热线圈接触,保温材料为:玻璃棉、气凝胶毯、玻璃纤维等其中任选两种搭配使用;
当晶体码放完毕后,将坩埚利用埚盖进行封闭,并根据设定温度启动加热线圈进行加热,加热线圈热量对坩埚进行加热并将热量传递到坩埚内部,使得坩埚内部温度保持在设定的温度区间内;
当加热线圈加热到设定温度区间内,可停止加热,利用保温结构上的双层保温层可对坩埚内碳化硅进行保温。
进一步的,所述S3中,测温模块包括红外线测温仪、温度传感器、无线通信模块;
红外线测温仪安装在坩埚内部,对坩埚内部温度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坩埚内部温度保持在设定的温度区间内;
温度传感器安装在保温模块内部,对加热线圈及保温材料温度进行监控,且温度传感器与红外线测温仪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进行连接,可将坩埚内外部温度信息共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上机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上机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386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况验证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真假环式机械密码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