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后独立悬架、安装结构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24232.3 | 申请日: | 2022-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35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马龙顺;齐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3/14 | 分类号: | B60G3/14;B60G7/00;B60G11/1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张莉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独立 悬架 安装 结构 车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后独立悬架、安装结构及车辆。汽车后独立悬架包括呈A字形构造的摆臂和减震弹簧总成,摆臂在相对的两端形成与车体横梁柔性连接的第一安装部,在另一端形成与制动总成相连的第二安装部,在靠近第二安装部的部位形成与减震弹簧总成柔性连接的第三安装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结构,包括所述的汽车后独立悬架,摆臂的第一安装部通过摆臂安装支架与车体横梁相连,第二安装部的凸起安装部通过连接件与制动卡钳相连,第三安装部通过连接件与减震弹簧总成相连,减震弹簧总成通过减震安装支架与车体纵梁相连。本发明能在保证独立后悬架系统满足各项性能要求的同时,大幅度减少零部件的数量,从而降低车辆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悬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独立悬架、安装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必要交通工具。其中,悬架系统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结构件,它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比如垂直、制动力和驱动力等,并且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保证乘员的舒适性、减小货物和车辆本身的动载荷等。然而,随着车主用户对乘坐舒适性要求的提高,进而对整车底盘系统的设计也带来了挑战,经研究发现通过采用底盘独立悬架的设计可以提高驾乘舒适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是传统独立后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包括的零部件有车体01、副车架总成02、各连杆总成03、减震器总成04、弹簧05和制动总成06。其中副车架总成02、各连杆总成03、减震器总成04、弹簧05和制动总成06通过螺栓连接构成底盘独立后悬架分系统,最后该分系统再通过螺栓与车体01装配连接。但该独立后悬架系统明显存在结构复杂、零件众多从而导致装配困难和装配效率低的问题,特别是副车架不仅材料厚、重量大,且结构复杂,由此带来的弊端就是整车制造成本高昂,最终导致用户用车成本高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独立悬架、安装结构及车辆,以保证独立后悬架系统满足各项性能要求的同时,大幅度减少零部件的数量,从而降低车辆制造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后独立悬架,包括呈A字形构造的摆臂和减震弹簧总成,所述摆臂在相对的两端形成有用于与车体横梁柔性连接的第一安装部,在另一端形成有用于与制动总成相连的第二安装部,在靠近所述第二安装部的部位形成有与减震弹簧总成柔性连接的第三安装部。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巧妙的设置一个呈A字形构造的摆臂,以替代传统悬架结构中的副车架总成和各连杆机构,即将传统的独立后悬系统的副车架、杆系结构等数个相对独立的零件整合优化成一个摆臂零件,经运动仿真分析各零件在运动过程中无干涉现象;由于摆臂主体中部设计一个走势跟随主体结构的孔洞,使得摆臂呈现出由3根粗壮的杆状结构构成,包括2根纵臂和1根横臂,其中杆状臂的截面形状为一个长40mm~50mm,宽为20mm~30mm的矩形截面,经CAE力学软件分析,如此相比于传统设置副车架而言,既能使整个摆臂的刚度大幅度提升,又保证了材料利用率,实现了最优成本的目的,并又降低了整体的重量,满足了汽车轻量化要求,从而使得系统的刚度和强度均满足载荷要求,进而在保证独立后悬架系统满足各项性能要求的同时,大幅度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有效降低了车辆的制造成本。
优选的,所述减震弹簧总成包括减震上筒体、减震下筒体、弹簧和活塞杆,所述弹簧套装在所述减震上筒体和减震下筒体相对形成的筒体上,所述活塞杆设于所述筒体中;
所述减震上筒体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用于与车体纵梁柔性连接,所述减震下筒体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安装部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242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