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铬钼均热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12946.2 | 申请日: | 2022-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24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酷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7/06 | 分类号: | C22C27/06;C23C8/72;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丞瀚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10 | 代理人: | 陈锐 |
地址: | 101399 北京市顺义区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均热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铬钼均热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1)将基材为不锈钢的均热板盖包埋于铬钼材料中,在真空中加热,制备得到铬钼均热板盖;(2)将所述铬钼均热板盖与毛细结构按照盖‑毛细结构‑盖的三明治结构进行激光焊接,得到均热板壳体;(3)对所述均热板壳体进行注液,之后高温整形,得到铬钼均热板。本申请通过在以不锈钢为基材的均热板盖表面渗入铬和钼,在不锈钢表面扩散铬元素的同时也扩散进一定量的钼,则不锈钢表面将不存在游离的铁离子,彻底解决真空条件下水蒸气与不锈钢发生析氢反应的问题,克服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均热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铬钼均热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高集成化,必然会产生电子产品在小空间内的散热问题,而均热板成为电子产品散热的热门选择。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均热板以铜为主要材质,但是铜虽然导热性能好,但经过高温处理后变软,力学性能很差,这种产品很难实现0.3mm甚至0.2mm更薄的厚度;而且成本也相对较高。但随着手机等电子产品向超薄化方向发展,需要有更薄厚度的均热板来满足需求。并且铜或铜合金由于耐腐性较差,使得均热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氧化,导致铜或铜合金进一步腐蚀,最终导致均热板液体泄露,电子产品报废等。
不锈钢与铜相比,不仅硬度高、强度好、耐蚀性强,还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但不锈钢材料与均热板内的工质水会产生析氢反应,导致产生不凝气体,从而引起均热板内部的真空度明显降低,导致均热板失效。传统解决不锈钢与水相容性的方法包括电镀铜或铜合金、表面钝化处理等。由于不锈钢的可镀性较差,采用电镀的工艺容易产生镀层脱落等问题;表面钝化形成的钝化膜难以承受后续焊接高温的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铬钼均热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通过在以不锈钢为基材的均热板盖表面渗入铬和钼,在不锈钢表面扩散铬元素的同时也扩散进一定量的钼,则不锈钢表面将不存在游离的铁离子,彻底解决真空条件下水蒸气与不锈钢发生析氢反应的问题,克服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发明点是提供一种铬钼均热板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基材为不锈钢的均热板盖包埋于铬钼材料中,在真空中加热,制备得到铬钼均热板盖;(2)将所述铬钼均热板盖与毛细结构按照盖-毛细结构-盖的三明治结构进行激光焊接,得到均热板壳体;(3)对所述均热板壳体进行注液,之后高温整形,得到铬钼均热板。
可选地,铬钼材料包括铬源、钼源、分散剂和还原剂。
可选地,在铬钼材料中,以质量计,铬源为20~60份;钼源为5~20份;分散剂为30~70份;还原剂为0.1~5份。
可选地,铬源为铬金属粉;钼源为氯化钼;分散剂为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镁中的至少一种;还原剂为镁粉。
可选地,真空是指真空度不高于13Pa;加热温度为917~1050℃,加热时间为2~10小时。
可选地,步骤(2)中,激光焊接的条件为:功率20~500W,速率20~300m/S。
可选地,步骤(3)中,高温整形的温度为800~1000℃,高温整形的时间10~60分钟。
本申请的另一个发明点是,提供一种如上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铬钼均热板。
可选地,所述铬钼均热板盖含有铬钼合金层和不锈钢基体。
可选地,在所述铬钼合金层中,铬的含量≥40wt%,钼的质量含量≥5wt%。
可选地,所述铬钼合金层包括:铬40~80wt%,钼5~20wt%,铁5~35wt%,镍4~8wt%,微量金属元素0~3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酷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酷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129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器、存储设备和操作该存储设备的方法
- 下一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