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高效端粒酶抑制活性的活性片段、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90864.2 | 申请日: | 2022-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41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明;苟盼盼;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K14/47 | 分类号: | C07K14/47;C12N15/12;C12N15/11;C07K19/00;C12N15/70;C12N15/66;C12N15/62;C12N9/12;A61K38/17;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浙江锦明智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503 | 代理人: | 张丽 |
地址: | 313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高效 端粒 抑制 活性 片段 融合 蛋白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效端粒酶抑制活性的活性片段、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所述LPTS蛋白抑制端粒酶活性的活性片段包括LPTS132‑280、LPTS132‑286、LPTS132‑289、LPTS132‑294、LPTS132‑299、LPTS132‑314、LPTS132‑319、LPTS158‑328、LPTS254‑328、LPTS280‑328、LPTS290‑328、LPTS294‑328或LPTS298‑328,通过对不同截断体融合蛋白在体外抑制端粒酶活性的能力对比,发现LPTS158‑328(LPB)具有最强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高效端粒酶抑制活性的活性片段、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
背景技术
端粒(Telomere)是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由一简单串联重复排列的DNA序列及相关蛋白质组成,具有稳定染色体的作用。研究表明在正常人体细胞内端粒酶活性几乎检测不到,因此,人正常体细胞分裂次数是有限的,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便丢失50-200bp,由于末端复制问题的存在,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时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细胞逐渐进入衰老期和危机期,即称为细胞衰老,并走向死亡。但是,极少数细胞,如癌细胞,能通过稳定其端粒的长度而逃离危机期。在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85%)中普遍可以检测到端粒酶活性且活性较强,端粒酶对端粒的重新合成补偿了它在细胞繁殖过程中的持续丢失,从而使得细胞可以不断的分裂,这是细胞永生化和癌变的一个重要机制。端粒的合成主要是由端粒酶来完成的。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合成和延伸细胞染色体端粒的核糖核蛋白,它包含两种基本成分:逆转录酶催化亚基hTERT和RNA组分hTR。人端粒酶的逆转录酶催化亚基(hTERT)能以自身RNA(hTR)为模板,反转录合成端粒重复列,加到染色体的末端,弥补细胞分裂时端粒DNA的丢失,维持端粒的长度。从而使得细胞获得永生化能力,这也是细胞发生癌变的必要分子基础。
Kim等分析总结了大量研究结果,检测了100多种恶性肿瘤标本,指出端粒酶诊断肿瘤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91%,阳性预测值为91%,阴性预测值为81%,充分表明端粒酶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Kim NW,Piatyszek MA,Prowse KR,et al.Specificassociation of human telomerase activity with immortal cells andcancer.Science.1994 Dec 23;266(5193):2011-5.)。端粒酶被激活是发生恶性肿瘤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激活及表达程度与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密切相关,抑制端粒酶并使端粒缩短被认为是抑制癌细胞的一种机制,因此端粒酶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理想靶点。多种靶向端粒酶的小分子抑制剂和端粒酶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如Imetelstat已经进入了临床III期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师范学院,未经湖州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908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摸控制模块、方法和触控设备
- 下一篇:物品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