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无人机的建筑缺陷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48234.9 | 申请日: | 202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39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吴刚;冯东明;樊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17/00;G06T15/00;G06T15/04;G06T5/20;G06T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朱小兵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无人机 建筑 缺陷 检测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建筑缺陷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01,规划测区粗略模型巡航路径;S02,无人机采集带POS数据的图像;S03,基于可见光图像完成粗略三维模型重建;S04,基于粗略三维模型制定精细化巡航路径;S05,采集红外图像建立红外精细化三维模型;S06,结合红外三维渲染模型完成建筑缺陷检测。本发明还提出了基于该方法的装置、电子设备。本发明通过同时搭载变焦与红外相机的无人机巡检方式,完成无人机精细化路径规划,能直观地在红外精细化三维模型上确定建筑围护结构缺陷位置,实现缺陷的定位、定量检测,为建筑围护结构缺陷检测工作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和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绘技术和缺陷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无人机精细化红外建模的建筑缺陷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稳步提升,我国城市房屋建设大力发展,然而近些年来,建筑外墙围护结构出现脱落、屋面防水层出现裂缝缺陷等等事件,不仅给城市形象带来破坏,还给社会安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便捷、快速、准确地检测建筑外部缺陷成为了房屋缺陷检测过程中的重要需求。
目前建筑外部缺陷检测过程中常常采用以下方法:
(1)人工目视巡检具有巡检效率低,无法精准定位的缺点;
(2)超声波检测方法无法对墙面高低、角度不一致情况下很好地进行检测,设备灵活度和实用性较差,对数量较多的建筑缺陷检测时效率低下;
(3)无人机拍摄可见光照片检测方法,数据处理漏检率高,无法精确定位,难以对待测物体进行分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精细化红外建模的建筑缺陷检测方法,通过建立待测建筑的粗略三维模型,规划无人机精细化航线,采集高精度红外图像进行精细化三维建模,实现建筑外部缺陷的快速精确定位检测。
本发明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精细化红外建模的建筑缺陷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规划测区粗略模型巡航路径;具体为:根据已有GPS控制点位布设像控点,依据粗模要求的精度和测区范围的大小均匀布设像控点的数量和位置,其次根据申请的空域时间和范围规划粗略三维模型规划巡航路径,保证影像的航向重叠、旁向重叠、分辨率符合粗模要求。
S2,采用同时搭载变焦和红外相机的无人机根据粗略模型巡航路径采集带POS数据的可见光和红外图像数据,同时飞控系统赋予每张热红外图像对应的POS数据,包括:经纬度、海拔、高度、飞行方向、飞行姿态。
S3,基于可见光图像完成粗略三维模型重建;具体过程依次包括:通过可见光图像数据下载及图像预处理、空中三角测量控制点加密、密集点云生成及模型构建、纹理切片及自动映射、三维模型重建。
S4,基于粗略三维模型制定精细化巡航路径。
S5,根据精细化巡航路径采集红外图像,建立红外精细化三维模型。
S6,结合红外三维渲染模型完成建筑缺陷检测:根据生成的红外精细化三维渲染模型,利用颜色差异显示温度差异,可以直观得到热损失显著位置,从而可以完成建筑外部缺陷定位的检测任务。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红外三维建模的建筑外部缺陷检测装置,包括:
路径规划模块,用于规划测区粗略模型巡航路径;
图像采集模块,用于控制无人机按粗略模型巡航路径采集建筑外部带POS数据的红外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482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混合动力轴带发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飞机舱门半联动式手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