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肽OA-AT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47135.9 | 申请日: | 202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47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杨莹;杨新旺;唐璟;王滢;李超;付喆;王颖蕾;吴雨桐;彭颖;茹泽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7/08 | 分类号: | C07K7/08;A61K38/10;A61P17/02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邓菁菁 |
地址: | 65002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肽 oa at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肽OA‑AT及其应用。所述多肽OA‑AT的氨基酸序列为ATNIPFKVHFRCKAAFC。所述多肽OA‑AT的应用为在制备促皮肤创伤修复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仅具有17个氨基酸新的多肽OA‑AT,该多肽OA‑AT具有优异的促皮肤组织再生活性,可以作为潜在的皮肤创伤修复类药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多肽OA‑AT易合成,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肽OA-AT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皮肤伤口愈合是维持机体结构完整的重要生物过程,其中涉及多种功能细胞,细胞因子,炎症因子等的参与,被划分为止血、炎症、增殖和组织重塑四个重叠阶段。然而皮肤创口愈合易受到自身疾病的影响导致伤口修复进程受阻,导致慢性非愈合性创口的发生。由于对慢性非愈合性创伤的病理生理认知有限,迄今对其仍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措施。在发达国家,慢性伤口影响着0.2%至1%的人口,对社会来说是一个主要的、而且是越来越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因此,皮肤受创后的快速高效再生修复对于机体正常生理功能重建、内环境稳态恢复以及减轻患者、社会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多种慢性难愈合性皮肤创面的新型愈合干预手段已经得到发展,如干细胞、组织工程技术等对慢性创口愈合均表现出不错的治疗效果,但存在价格昂贵,治疗周期长等缺陷。药物治疗在皮肤创伤治疗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用于临床治疗创伤愈合的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及其类似物,虽能有效促进修复细胞生长增殖,但其合成成本高、保存条件苛刻,容易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失活;而且这类生长因子单向、持续的促细胞增殖活性有可能导致皮肤细胞出现难以预测的问题,如病理组织切片中观察到的增生性皮赘形成或肥厚性瘢痕愈合等。因此新型高效的促皮肤组织再生先导分子的发掘以及其促创伤修复分子机制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且必要。
与小分子化合物药物相比,多肽类药物表现出活性更强、毒性更小,安全性更高、开发的成功率高、靶向性更强等特点。此外,多肽类药物的研发具有广阔的商业市场,已逐渐成为药物开发领域不容忽视的“潜力股”。两栖动物来源的活性肽在促组织再生药物研发领域崭露头角,有望成为新型促再生药物先导分子的重要来源之一,但相关报道较少,仍处于起步阶段。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云南臭蛙来源的促皮肤创伤修复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肽OA-AT,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所述多肽OA-AT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促皮肤创伤修复活性多肽OA-AT的氨基酸序列为ATNIPFKVHFRCKAAFC,如SEQ ID NO.1所示。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多肽OA-AT的应用为在制备促皮肤创伤修复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仅具有17个氨基酸新的多肽OA-AT,该多肽OA-AT具有优异的促皮肤组织再生活性,可以作为潜在的皮肤创伤修复类药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多肽OA-AT易合成,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肽OA-AT的一级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多肽OA-AT的促HaCaT细胞划痕修复活性图;
图3为本发明多肽OA-AT的促HaCaT细胞增殖活性图;
图4为本发明多肽OA-AT的促HaCaT细胞迁移活性图;
图5为本发明多肽OA-AT的动物模型促小鼠全皮层损伤修复活性图,其中,A为小鼠全皮层创口修复变化,B为小鼠全皮层伤口修复情况量化,C为小鼠全皮层创口区域皮肤组织第4和8天HE染色图片,D为 小鼠创伤区域皮肤组织分别在创伤第4和8天表皮再生厚度量化,E为小鼠创伤区域皮肤组织分别在创伤第4和8天组织再生厚度量化。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未经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471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