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全站仪的雷达标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35459.0 | 申请日: | 2022-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12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发明(设计)人: | 陈睿;苏晴;胡晓鹏;张金航;石海新;陈智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广州市丰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 |
代理公司: |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0 | 代理人: | 李薇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全站仪 雷达 标定 方法 | ||
1.一种基于全站仪的雷达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雷达安装路侧观测点和参考点,并获取观测点的高斯克吕格坐标,以及参考点的高斯克吕格坐标;
将观测点的高斯克吕格坐标和参考点的高斯克吕格坐标输入全站仪进行已知点建站;
使用全站仪测量雷达表面中心点,获取雷达表面中心点的高斯克吕格坐标;
将雷达表面中心点的高斯克吕格坐标转换为WGS-84坐标,得到雷达表面中心点的经纬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站仪的雷达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全站仪多次测量雷达表面中心点,计算平均值,作为雷达表面中心点的高斯克吕格坐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站仪的雷达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获取雷达法线正北偏转角;
使用全站仪测量雷达表面的第一测量点和第二测量点,获取第一测量点的高斯克吕格坐标和第二测量点的高斯克吕格坐标;
将第一测量点的高斯克吕格坐标和第二测量点的高斯克吕格坐标转换为WGS-84坐标,得到第一测量点的经纬度和第二测量点的经纬度;
将第一测量点的经纬度和第二测量点的经纬度转换为弧度;
基于第一测量点的经纬度的弧度和第二测量点的经纬度的弧度,得到第一测量点的经纬度对应的地球半径和纬度圈半径,以及第二测量点的经纬度对应的地球半径和纬度圈半径;
对第一测量点的经纬度和第二测量点的经纬度进行三角运算,得到由第一测量点和第二测量点组成的向量与地球正北方向的夹角,记为第一夹角;
判断雷达法线的朝向,将第一夹角转换为雷达法线的正北偏转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全站仪的雷达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一测量点的经纬度和第二测量点的经纬度转换为弧度的过程包括:
第一测量点的经纬度为(BD,LD,HD),第二测量点的经纬度为(BE,LE,HE);其中,
将第一测量点的经纬度转换为弧度,即:
其中,BD_Rad为第一测量点的纬度的弧度值,LD_Rad为第一测量点的经度的弧度值,PI为常量;
将第二测量点的经纬度坐标转换为弧度,即:
其中,BE_Rad为第二测量点的纬度的弧度值,LE_Rad为第二测量点的经度的弧度值,PI为常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全站仪的雷达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测量点的经纬度对应的地球半径和纬度圈半径分别为:
其中,D_Ec为第一测量点的经纬度对应的地球半径尺寸,D_Ed为第一测量点的经纬度对应的纬度圈半径,Rj为地球的赤道半径,Rc为地球的极半径;
第二测量点的经纬度对应的地球半径和纬度圈半径分别为:
其中,E_Ec为第二测量点的经纬度信息对应的地球半径尺寸,E_Ed为第二测量点的经纬度信息对应的纬度圈半径,Rj为地球的赤道半径,Rc为地球的极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广州市丰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广州市丰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3545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