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SD软硬结合板及SSD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33732.6 | 申请日: | 2022-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97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郭丹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46 | 分类号: | H05K3/46;H05K1/16;H05K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张涛;杨帆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sd 软硬 结合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SD软硬结合板及SSD,SSD软硬结合板包括:PCB Bottom层第一面,第一面包括多个定位柱;PCB Bottom层第二面,第二面包括分别与多个定位柱对应的多个漏铜区域,每个漏铜区域与对应的定位柱所在区域关于柔板区域对称;以及镂空区域,镂空区域容纳折弯的插件电容,其中,插件电容由原始的直立状态通过引线折弯形成横卧状态。本发明通过在PCB板卡上挖出一块镂空区域,并将高的插件电容横卧摆放至镂空区域内,以此来满足SSD机构组装的高度需求;通过在PCB Bottom层的第一面设计多个定位柱,第二面的对称区域设置漏铜区域,从而避免撞件或者损件问题的发生;本发明简单易操作,通过改变SSD软硬结合板的布板结构,避免了重新制作SSD外壳,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SD软硬结合板及SSD。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的高速发展,SSD(Solid State Disk,固态硬盘)的更新换代越来越频繁,应用和产量也越来越高,自主研发SSD产品显得尤为重要。
在新一代的SSD软硬结合板产品中,为了满足企业级SSD需要的掉电保护功能,需要将贴片电容换成容量大一点的插件电容,而插件电容会使整个PCB(Printed CircuitBoard,印刷电路板)板卡和零件的高度增加。例如需要在PCB板卡上设置高的插件电容,如高度H=16mm。而现有U.2版本产品的标准高度是15mm和7mm。按照传统的PCB设计,电容自身高度就有16mm,根本无法放入SSD的外壳中。另外,SSD的软硬结合板需要通过柔板区域折叠后装入外壳内,在对折时,容易出现用力不当,导致零件产生碰撞受损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SSD软硬结合板及SSD,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SSD软硬结合板中插件电容高度不合适导致无法装入外壳中,以及软硬结合板对折后有器件碰撞受损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SD软硬结合板,包括:
PCB Bottom层第一面,第一面包括多个定位柱;
PCB Bottom层第二面,第二面包括分别与多个定位柱对应的多个漏铜区域,每个漏铜区域与对应的定位柱所在区域关于柔板区域对称;以及
镂空区域,镂空区域容纳折弯的插件电容,其中,插件电容由原始的直立状态通过引线折弯形成横卧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水平方向上,折弯的插件电容的电容本体不与PCB边缘干涉;
在垂直方向上,电容本体不与SSD外壳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PCB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柔板区域设置在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
第一面设置在第一板上,第二面设置在第二板上;
第一板和第二板分别具有镂空区域,镂空区域分别设置在第一板和第二板的边缘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件电容的引脚设置在第一面上靠近镂空区域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件电容的引脚位于隔离区,隔离区内不布设其他元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弯的插件电容在引脚焊盘端伸出的引线的高度值在预设阈值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和第二板通过柔板区域折叠后,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每个定位柱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定位柱包括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第一定位柱靠近柔板区域,第二定位柱位于第一面的中间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漏铜区域的面积大于对应的定位柱的横截面积。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SSD,包括SSD软硬结合板,SSD软硬结合板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337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