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合内窥镜使用的组合器械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28612.7 | 申请日: | 2022-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78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张融南;完颜宏涛;赵冬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瑞医疗器械(杭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黄宗波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合 内窥镜 使用 组合 器械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合内窥镜使用的组合器械,包括手柄、滑动把手、鞘管和导电件,所述滑动把手滑动安装在手柄上,所述鞘管固定连接在手柄上,所述手柄和鞘管内设置有连接件,所述导电件设置在鞘管的前端,所述导电件包括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导电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动把手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固定连接在第一导电件上。其目的是:用来解决背景技术中指出的当遇到患者体内患有多发性息肉时,需要交替使用电圈套器和电刀进行切除,会造成电圈套器与电刀两种器械交替进出内镜,从而使更换器械无形中增长手术时间,增加患者医用成本,加大医护人员工作量,增加手术风险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合内窥镜使用的组合器械。
背景技术
随着内镜治疗的广泛发展,内镜下EMR与ESD更趋普及。
EMR即内镜下粘膜剥离切除术是对扁平隆起性病变(早期胃肠癌、扁平腺瘤)和广基无蒂息肉经内镜下措施(注射和吸引)使病变与其固有层分离,成为假蒂息肉,然后利用圈套或电切技术,将病变所在黏膜剥离而达到治疗目的或作大块组织活检而协助诊断目的的内镜下操作技术。通常下EMR手术是针对≤20mm的病变息肉进行切除。
ESD即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治疗消化系统占位性病变的一种常用的微创手术方式。通过对病变部位进行染色,确定需要切除的病灶范围;在病灶周围进行多点黏膜下注射,使病灶明显隆起;在病灶边缘标志点外对病变黏膜下层进行剥离并同时止血,最终切除病灶,并做病理活检。通常下ESD手术是针对>20mm的病变组织进行切除。
在正常情况下,在临床中如果遇到病变息肉≤20mm的情况下,临床上一般会采用电圈套器进行对病变息肉进行圈套切除。如果遇到病变组织>20mm的情况下,一般会采用电刀进行对病变组织进行切除。但当遇到患者体内患有多发性息肉,同时患有≤20mm,也有>20mm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既要用到电圈套器对≤20mm的息肉进行切除,也会用到电刀对>20mm的病变进行切除,这样会造成圈套器与电刀两种器械交替进出内镜,更换器械无形中使手术时间增长,患者医用成本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加大,增加了手术风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合内窥镜使用的组合器械,用来解决背景技术中指出的当遇到患者体内患有多发性息肉时,需要交替使用电圈套器和电刀进行切除,会造成电圈套器与电刀两种器械交替进出内镜,从而使更换器械无形中增长手术时间,增加患者医用成本,加大医护人员工作量,增加手术风险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配合内窥镜使用的组合器械,包括手柄、滑动把手、鞘管和导电件,所述滑动把手滑动安装在手柄上,所述鞘管固定连接在手柄上,所述手柄和鞘管内设置有连接件,所述导电件设置在鞘管的前端,所述导电件包括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导电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动把手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固定连接在第一导电件上。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申请还进行了以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切丝环,所述切丝环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件上,这样设置,使连接件在移动时,能够带动切丝环进出鞘管,从而形成电圈套,能够切除小于20mm的病变组织,同时,使第二导电件能够单独使用。
进一步,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保护垫和电刀体,所述保护垫安装在电刀体上,所述电刀体连接在第一导电件上,这样设置,使第二导电件能够用于切除大于20mm的病变组织。
进一步,所述电刀体包括电刀座、电刀柄和电刀,所述电刀座的一端具有空腔,所述电刀柄固定连接在电刀座上,所述电刀固定连接在电刀柄上,这样设置,一方面,便于电刀座与切丝环固定连接,从而使切丝环的移动能够带动电刀体移动,另一方面,使电刀的使用不会被切丝环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瑞医疗器械(杭州)有限公司,未经安瑞医疗器械(杭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286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